不要與人爭論

我們總是樂於和別人爭論,以證明自己的正確和別人的錯誤,可是,爭論最終達到這些目標了嗎?十之八九,爭論的結果會使對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爭論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你還是輸了,因為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麽樣呢?你會覺得洋洋自得,而對方呢,會因你的正確或成功而自慚形穢,會認為你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因而,他即使口服,心裏也並不服,反而怨恨你的勝利,記恨於你。

許多深諳人際交往之道的著名人士,都懂得這一道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老是反駁,也許偶爾也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爭執的後果不是我們所能承擔得起的,因為其後果包括了發脾氣,以及像酗酒者一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力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而在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上就讓步少一點。這就相當於,你在路上遇到一隻惡犬,與其與狗爭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因為一旦被咬,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傷。”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喜歡執拗地與人爭論的人卻占絕大多數。特別是有些人,喜歡抬杠,無論別人說什麽,他總要加以反駁。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不是;到你說不是時,他又說是了。這是最可怕的習慣,犯這種毛病的人很多,而且自己不知道。因為這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隻覺得自己是對的,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其實,即使真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

這種做法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好像要把對方逼得無路可走,他才覺得滿意。也許你並沒有想到這一層,但實際上你正在如此做。這種習慣會使你失去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沒有一個人肯給你提出一點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步忠告了。也許你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不幸的是你有一點愛和人較勁的脾氣,以至於“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怎麽辦?唯一的改善辦法就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要知道,在日常的閑談中,十有八九都是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而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錯的,把雙方的觀點綜合再行分配,你至多隻有一半正確的概率,而別人也一樣。既然這樣,你為什麽每次都要反駁別人的意見呢?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爭吵。如果有些地方你沒有想到,而有人提出來的話,你應該表示衷心的感謝。不同的意見,將會讓你避免重大錯誤。

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自然是回擊。但是,在回擊之前,你要慎重考慮,並保持平靜。你要注意你的直覺反應,因為它可能是你最差勁的情緒,而不是最好的反應。

記住,你可以根據一個人發脾氣的情形,測定這個人的度量和成就,往往,脾氣和他的度量與成就是成反比的。

讓你的反對者有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把話說完。不要急於抗爭、防護或爭辯,否則,隻會增加彼此溝通的障礙。應該努力建立了解的橋梁,不要再加深誤解。在你聽完了反對者的話以後,首先去想你認同的部分,承認你的錯誤,並且老實地說出來,為你的錯誤道歉。這樣可以有助於解除反對者的武裝,減少他們的防衛。

同意要出自真心。有時,反對者的意見可能是對的,這時同意他們的意見就是比較明智的做法。如果等到反對者對你說:“我們早就已經告訴過你了,可是你就是不聽。”那你就難堪了。在行動之前,問問自己:反對者的意見,可不可能是對的?還是至少有部分是對的?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是不是有道理?我的反應到底是在解決問題,還是隻不過是減輕一下自己的挫折感?我的反應令我的反對者遠離我還是親近我?我的反應會導致別人對我怎樣的評價?我將勝利還是失敗?如果我勝利了,我是否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如果我不說話,不同的意見會消失,還是會更強烈……

最後,最重要的是,記住提醒自己:從爭論中獲勝的重要秘訣是避免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