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怯場,扛過去你就是贏家

害怕當眾講話,在這個問題麵前沒有誰會是特例。在卡耐基的成人演講訓練班裏,經調查得出:80%~90%的學員在上課之初會有上台的恐懼。許多職業演講者都向卡耐基坦白過,他們從來沒有完全消除登台的緊張情緒,在他們發言之前,總是會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在演講開始階段一直持續著。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所謂“要臉”,就是特別關注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每個人都有一種理想的自我形象,總是希望別人都以讚許的目光看待自己;每個人還都有一種社會的自我形象,總是希望在群眾中和社交中大家都能喜歡自己;每個人都有一種性別上、年齡上、職業上、家庭上以及經濟上的自我形象,總是希望自己在各個方麵都能融入社會,對經驗很少的年輕人來說,這種自我形象更是十分自然而強烈。年輕人總會有一些從未體驗過的欲望和不便公之於眾的弱點和心願。於是,自信與自卑、開朗與煩惱、大膽與怯懦、立誌和消沉等互相矛盾的心理往往在他們身上混合存在,交替出現,因而他們也就特別關心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會是什麽樣子,對周圍的一切也就特別敏感。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後或說話過程中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性格內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潑、思想活躍者如此;即便演說專家、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

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時,往往會被一些瀟灑大方、表達自如的節目主持人所折服;每當我們擰開收音機時,也會為一些口若懸河、音色優美的播音員所傾倒。其實,他們也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樣能在說話時毫無顧忌,應付自如,他們也一樣常常會怯場。據聞,日本某演員臨近自己拍片的時候就想上廁所,甚至一去就是10分鍾。美國某播音員,起初麵臨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如果不這樣做,播音時就不能鎮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進行現場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達目的地,並在直播現場尋找浴室。

縱覽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演說家最初都有過怯場的經曆。就拿丘吉爾來說,他當年在演講台上窘迫不已,恐懼得甚至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直到被轟下台去。但他並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麵對現實,勤講多練,絕不放過每一次講話機會,所以演講水平日益提高。後來他的就職演講被譽為最精彩的首相就職演講之一。

又如美國著名的總統演講家林肯,在最初走上演講台時,盡管經過周密、細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仍然遭到了失敗。極度的恐懼讓他語無倫次,別人也不知他在說什麽。

然而,往往每一個說話膽怯的人都會誤以為自己是個例,他們總是會想:“為什麽自己會這樣呢?要是能像別人一樣談吐流暢該多好啊!”其實,人人都會出現說話膽怯的情況,怯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日本有位專家認為,人類用以視覺為首的五官來感知外界的動態,隨即采取相應的行動。所謂“怯場”一事,乃人體器官正常動作的一種先兆,這種動作是當在大庭廣眾之下,或見到意想不到的陌生麵孔之後,五官感受到了異常,並對之做出反應,明顯症狀是臉紅、心“撲通、撲通”地跳、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等。如果此刻說話者想到:“怯場啦!怎麽辦呀?”他就會因慌張而說不出話來。但是,如果他當時想到的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遇此情景,都有可能怯場!”那他心裏就會踏實多了,並隨之鎮靜下來,很快恢複正常。所以,正確地對待怯場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把平時生活中關於怯場之類的事反複地思量一下,清醒一下自己的頭腦,正確對待怯場這件事。問問自己為什麽怕人笑呢?自己說的話真的值得被人取笑嗎?怎樣才能避免被人笑話呢?是不是因為自己說話缺乏自信才招致別人笑話呢?究竟怎樣才能克服膽怯,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呢?如果說話者能夠真正地把這些問題分析清楚了,查出了症結所在,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說話怕羞的人甚至可以這樣想:如果你被一個人取笑,不等於所有人都會取笑你;如果你的話可笑,那並不代表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人取笑:如果你的話可笑,那別人笑的隻是那句話,而不是你本人,何況,誰都被人笑過,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如果那個笑你的人是一個以取笑別人為樂的人,那麽錯不在你身上,而在取笑你的那個人身上。況且,古今中外那麽多名人都有過怯場的經曆,你隻是一個普通人,緊張是在所難免的。當你真正認識到說話怯場的真實狀況時,就不再那麽擔心會“丟臉”,心情自然會放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