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有一天他問孔子:“有哪句話可以作為終生奉行不渝的法則呢?”孔子的回答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說,有些事情,自己都不喜歡不能接受,就不要勉強別人。

遇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多體諒一下別人,就能更好地為人處世。一個人的修養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想要釣魚,首先要知道魚兒喜歡吃什麽。很多人都釣過魚,選擇魚餌很重要,依據不是釣魚者的口味愛好,而是魚兒的口味。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與人交往也一樣,那些了解自己,與自己有相似喜好的人,我們樂於交往。可是我們也需要將心比心尊重他們的喜好和習慣。

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是一種好習慣,處理問題、與人交往中能做到這些,就會更容易獲得尊重,和諧相處,化敵為友。

社會上,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他們對社會茫然,總是小心翼翼,渴望找到參照物規範和約束自己。這是比較正常的反應,但是如果把這種規範當作刻板的規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運用起來,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多問問自己:做了這件事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呢?自己可以忍受嗎?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接受,那麽別人肯定更不願意。

歐文梅曾說:“一個能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那就會前途一片光明。”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學會體諒別人,生活中的摩擦就會變少,人與人之間也會越來越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