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別人就等於孤立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亮之處,當然也有自己的不足。如果總是苛求別人,那麽想要交上真心朋友將會非常困難。在這方麵曾國藩是我們的榜樣,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概天下無暇之才,無隙之交。大過改之,微暇涵之,則可。”是說不存在一點缺點的人是沒有的,也沒有不存在嫌隙的朋友。大錯改正,小錯包容就可以了。就這樣,曾國藩做到了寬容和諒解別人。

那年,曾國藩在長沙求學,他有一位性情暴躁、很不友善的同學。曾國藩的書桌靠近窗戶,這個同學就說:“教室裏的光線經由窗戶射進來,你的桌子在窗戶的前麵擋住了光線,我們怎麽看書啊?”他要求曾國藩挪開桌子。曾國藩也不爭論,就把桌子搬到了角落裏。

曾國藩學習刻苦,每到深夜還在用功讀書。那位同學又有意見:“這麽晚還在讀書,你打擾了我們休息,第二天怎麽上課?”曾國藩聽後,就不大聲朗誦,隻是默記。

沒過多久,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又說:“還不是因為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是他把我的好風水帶到了角落,他能考中舉人是因為沾了我的光。”別的同學都為曾國藩抱不平,覺得那位同學真是欺人太甚。可是曾國藩絲毫不以為意,還勸別人說:“這個人就是那樣,他喜歡就讓他說,與他計較什麽。”

成大事者,需有廣闊胸襟。在與人相處時,他們不僅不會計較別人的短處,而且還會平和地對待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

若是隻看得到別人的短處,那麽這個人看到的則全是醜惡,別人的美好在他眼中不值一提。與人相處,發生矛盾在所難免。如果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隻會浪費自己的精力。與其在小事上喋喋不休,還不如把眼界放寬,寬容別人,這也能使自己留出更多的精力去從事有意義的事。

有一位禪師在山中茅屋中修行,一天夜裏,月光皎潔,禪師散步於林中。當他喜悅地走回住處時,發現小偷正在光顧自己的茅屋。小偷找不到任何財物,將要離開時,遇見了回來的禪師。原來,禪師不想驚動小偷,就一直等在門口。他知道自己沒有值錢的東西,就脫下外套拿在手上。

小偷看到了禪師,感到非常驚愕,禪師對小偷說:“山路崎嶇,你大老遠來看望我,空手而歸多不好啊!夜深露重,你穿上這件衣服吧!”禪師把衣服披在了小偷身上,小偷又驚又羞,灰溜溜地走了。

看著小偷的背影穿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禪師緩緩地說:“真是可憐,讓我送他一輪明月吧!”

禪師看著小偷漸漸離開,因為沒有衣服,就赤身打坐,就著窗外的明月,禪師進入空境。

第二天,禪師起床開門,發現昨晚送給小偷的外衣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禪師覺得很開心,緩緩地說:“他確實收到了一輪明月!”

看見小偷,禪師沒有責罵他,也沒有報官,而是寬宥了他,小偷能醒悟過來,得益於禪師的寬容。因此,相對於強硬的反抗,寬容更具感召力。但是,我們常常喜歡爭個高下,理個明白,可能因為說話時態度尖刻,於是兩個人就吵了起來,甚至頭破血流。

試想,舌頭和牙齒怎麽可能沒有摩擦呢?但是有時稍稍忍耐一下,一切就會過去。矛盾的產生並不是有意的,隻要給予包容,大家都會主動認錯,我們也就會少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