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精力隻做好一件事情

專注力,也即抗幹擾、抗**的能力,是自控力的一個重要方麵。專注力強的人有個特點,他們往往執行力較強,做事有始有終,有章有法,不毛躁,在各自行業都能踏踏實實做事。

我們都聽過“猴子掰棒子”的寓言,看過之後,都會笑那個猴子為什麽那麽傻。因為我們天真認為,這樣的低級錯誤是萬萬不可犯的。其實不然,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經常扮演“傻猴子”的角色,自己卻渾然不知。

當太多的“棒子”擺在你麵前,就會形成**、幹擾。說自己不動心是不可能的,這時最能考驗你的自控力。一般的情況是,當隻有一個“棒子”的時候,你會剝開細細觀察;有兩個“棒子”的話,你就會放在一起比較;要是滿眼都是“棒子”,你就很難做出取舍。高矮胖瘦相差無幾,但是掰了這個就要放棄那個,你到底要哪一個呢?

人往往覺得已經到手的不是最好的,凡是有機遇路過,都想要一把抓住,創造一個奇跡。其實,真正的機遇並不多。萬事開頭難,千辛萬苦地開了頭,卻不能堅持下去,一輩子都在追尋,一輩子都在選擇,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為時已晚,此時自己很像那個掰棒子的猴子。所以,一定要把一件事做透,這是成功的捷徑,千萬不要以為機會遍地都是。人一生大量的活動其實都是在做鋪墊,鋪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艱難的,而真正起作用的也許就那麽幾次。當你抓住一個機遇的時候,再難也不要鬆手,堅持下去,完成這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價值。所以,有時候重要的不是決定做什麽,而是決定不做什麽。不做什麽是為了等待做什麽,一旦做出決定,就一定要把它做透。很多時候,決定不做什麽要比決定做什麽更難,放棄比抓住更需要決心。

一個人內心浮躁,根本原因就是欲望太過強烈,向往的東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世上看起來可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做好的卻很少,一生做好一件事,隻要真正做好了,也就足夠了。

股神巴菲特從11歲開始買第一支股票,現在70多歲了,仍然在股市中奔走,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排在他前麵的,還有好幾個。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軟件很賺錢,但是他肯定不會去做,不管股市如何風雲變幻,他都堅定不移。

任何行業、任何領域都是博大精深的,值得人們花費一輩子的精力去鑽研和奮鬥。任何一個大師級的人物,都隻是自己那個領域內的大師。比爾·蓋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實力,也必然會占領一席之地,分得一杯羹。但如果這樣做,他就不是比爾·蓋茨了。廣泛涉獵,難免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專注於把一件事情做透,才是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