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隨便”才能有效地溝通

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在回應別人時,總有自己習慣性的語言,如“是的”,“知道了”,“好的”。雖然隻是簡短的幾個字或一句話,但給人的心裏感覺卻有很大差別。

1.總說“隨便”,戀愛失敗

琪琪經人介紹與一個男孩約會。外出吃飯時,男孩問她想吃什麽,她說:“隨便。”到了飯店,點菜時男孩問她喜歡吃什麽菜,她又回答:“隨便。”幾次約會後,男孩覺得與琪琪約會太累,總猜不透她的心思,後來就不再約她了。而琪琪本意卻是想讓對方知道,她不是一個很挑剔的人。

2.“好的”讓心中充滿暖意

晴與老公都是醫生,因為經常值夜班,兩個人湊在一起的時間不多,有事經常發短信聯係。有時晴給老公發了一大篇短信,老公的回答卻經常隻是三個字:知道了。這讓她熱情驟減。一次,她又給老公發短信,這次老公的回答變成了:好的。雖然字更少了,但她卻仿佛看到老公在說“好的”時臉上的微笑。

3.“不好意思”難感覺到誠心

一天,大宇走在上班路上,被一個人不小心撞掉了手裏拎的東西。對方見此隻是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就忙著走了,這讓他覺得對方隻是敷衍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不好意思”不是道歉用語,隻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打工仔們學著港台語言的腔調在裝模作樣。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簡短的幾個字可以讓人感到愉快,也可以讓人感到討厭,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心理學家認為主要是所說的詞是否充滿感情色彩。

據心理學專家介紹,生活中,一些人回應別人時常說的“隨便”“知道了”“不好意思”“無所謂”“那可不”等詞就很缺乏個人感情和態度的表露,因此很容易給人冷淡、討厭的感覺,也就難以激發起對方的熱情。如“不好意思”,給人感覺對自己錯誤的認識不深刻,有敷衍的意思;“隨便”,其實代表著旁觀者或不願選擇、不願參與,同時也就保持著批評的權利,這會使對方感到緊張,怕做事不當受到指責,同時也會感覺你沒熱情參與這些事;“那可不”、“無所謂”,隻是一種附和,並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在裏麵,難讓人感覺到你的感情;“知道了”,讓人感覺隻對事不對人,缺乏與發出信息者的情感互動。

這樣的態度往往不能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雖然這些詞語也表達出了個人的意思,但是由於態度過於冷淡,這種冷淡會自然而然傳染給對方,常令對方心灰意冷或心生厭惡。要知道,態度問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比如,在犯錯後,一個認錯態度誠懇的人總是會更容易得到原諒。人們會說他態度之所以如此誠懇,是因為他認識到自己錯了,一旦認識到自己錯了,就有改正的機會了。

因此,生活中我們在回應別人時,應盡量多用一些積極的詞句,多用一些能配合我們積極表情的詞句和肯定的詞句,並在回應時盡量加上人名或昵稱,別小看一個稱呼,這會更突出讓人感覺你在意、重視對方。如將“隨便”改為“我覺得”;將“知道了”改為“好的”、“放心吧”;將“不好意思”改為“很對不起”;將“怎麽回事”改為“我很想知道”;將“謝謝”改為“謝謝你”等。

你將“隨便”改為“我覺得”了,對方便知道你是在用心地與其交流,而不是置身事外的“隨便”態度。用心往往能換心,這樣,交流便變作了心與心的交流,從而達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