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話反說,話中有話

由於場合因素和人際關係等原因,對於對方的評判或反對意見,有時坦言辯駁並不合適,這時不防采用反語。反語是一種正話反說、話中有話、綿裏藏針的攻心術,即用表麵肯定而實際帶有反對、評判意思的話來含蓄地說服對方。

直言正諫容易觸怒對方,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當勸諫的對象為封建帝王時,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所以有人便以“正話反說”作為攻心的一種手段。

反語進行勸諫,古書中記有許多趣話。下麵這兩個故事就是很精采的例子。有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死了,齊景公非常生氣,要把看管馬廄的人處以四肢分裂的酷刑。恰好晏子在齊景公身邊,他搖手製止,對景公說:"恕臣冒味,主公可知古時候的聖人堯舜,在將人四肢分解時,先從那個部位開始嗎?"

“從……從……”堯舜是聖人,聖人當然不可能將人處以四肢分解的酷刑。晏子故作此問,是為了製止齊景公這種專橫的行為。因此,景公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隻好厲聲對左右命令:"把這個家夥抓進牢裏。"

晏子又對齊景公說:"這人被抓進牢裏,一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自己犯了何罪,下獄之前,我來向他數說罪名好嗎?”

“好!”齊景公回答。

晏子非常嚴厲地對看管馬廄的人說:"你仔細聽著,你犯了三條重罪。第一條是工作不用心,連一匹馬都沒有看守好;第二條是使主公最心愛的馬死掉了;第三條是由於主公愛馬的死,主公不得不將你處死,這件事如果張揚出去,所有輿論的責難就會集中到主公身上,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也會以此為笑柄。你就是犯了這些罪,所以才被抓進牢裏,你現在聽明白了嗎?"

晏子的話,齊景公聽到了弦外之音,長歎一聲:"夫子,放了這個人吧,別因為他使寡人背上不仁的罪名。”

晏子諫君有方,使這個無辜的看馬人免除一場災禍。

再看另外一則故事。晉平公宴請賓客,家臣送上烤肉,有一根頭發纏在上麵。晉平公立即下令把烤肉的廚子殺掉,並不準收回命令。

烤肉的廚子向天大呼說:"天啊!奴才有三條大罪,竟然死到臨頭自己還不明白啊!"

晉平公問他:"你說的是什麽意思?"

廚子回答說:"奴才所用的刀鋒利得很,真可以說是望風骨斷,但是頭發卻沒有砍斷,這是奴才的第一條死罪;用桑木炭火烤肉,肉烤得紅是紅白是白,但是頭發卻沒有烤焦,這是奴才的第二條大死罪。肉烤熟以後,又細細眯著眼睛察看了一番,頭發繞在肉上眼睛倒沒有看見,這是奴才的第三條大死罪。猜想起來,堂下或許有暗中懷恨奴才的人吧?要殺奴才是不是太早了一點啊?”

晉平公本來就生性暴戾,而現在烤肉上又確實有根頭發,於是憤怒地立即下令殺掉做烤肉的廚子,並宣布無可改變。一般說來,這廚子也隻有死路一條了。苦苦哀求是不行的,強辭辯解是可行的話,也就不會立即下令殺人了。因為要弄清烤肉上的這根頭發到底是怎麽來的,責任究竟是誰?畢竟並不很難,但他卻並不願做任何調查。所以據理力爭隻能是火上加油。

這位廚子佯裝糊塗,正話反說,對天大呼自己有三大罪過,實則話裏有話。這樣一個出人意料之外的舉動自然會引起晉平公的注意,會要問個清楚,從而使得這個廚子有了陳言的機會。廚子承認自己的第一大罪過是:使用的刀鋒利無比,刀到骨斷,但卻沒有砍斷一根頭發;第二大罪過是肉烤得那樣好,卻沒有將頭發烤焦;第三大罪過是那樣仔細察看,竟然沒有看出烤肉上的頭發。廚子口口聲聲都是在數落自己罪狀,卻無一不是在表明自己毫無罪過,實屬冤枉。因為他所列的罪狀實際上都是違背事理的,這是明理人一聽就能聽出來的。晉平公當然也聽出來話裏頭有話。據說晉平公聽了這番話後,主動赦免了那位廚子。

值得各位女性朋友注意的是:“正話反說”畢竟是一種諷刺性的表達方式,使用時要特別注意語意的輕重和火候。既不能過分隱晦,令對方不能順利領會話中的“話”,也不能火藥味太濃,以免傷及對方的自尊,引起反感,反而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