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最能俘獲人心

當我們回首往事,記憶深刻的往往不是自己得意時別人的祝賀,而是失意時別人的安慰。安慰是實實在在的雪中送炭。沒有安慰,世界將會變得冷酷無情。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溫情,就是因為有安慰。在我們遭遇挫折或不幸時,得到別人給我們的鼓勵和安慰,我們才能忘記痛苦,不斷努力奮鬥。

我們時常得到別人的安慰,同樣,安慰別人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可是怎樣安慰呢?一位朋友生病了,你到醫院或他家裏去看他。你也許會說:“安心休養一陣子吧,你一定會康複的。”你大概以為這是最妥善安慰別人的話。但按照語言溝通的藝術來看,這句話不過是一種善意的祝福,卻不能算是安慰。

那麽應該說些什麽呢?

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位殘疾者不能走路,但卻有說話的精力,那麽你去探問並不一定要說安慰話,因為那些話他聽得太多了。病**的生活是最枯燥的,說一些外麵有趣的新聞,一些幽默的話題,讓他從你的探問中得到一點愉快,這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

絕不要囉嗦地直接問病人關於他詳細的病狀和調治方法,他也許已經對別人說過一百次了,為什麽你還要麻煩他呢?關於這些事情,還是問他的家人吧,不要以為直接問病人是表示你的關心,其實這是騷擾他的另一種方式。

假如你一定要說幾句安慰的話,那麽第一不要裝成你憐憫他的樣子,沒有幾個人會接受別人的憐憫,因為你越憐憫他,越使他覺得自己的疾病是一種痛苦。所以我們要用相反的方法。記得編者有一次生病,臥在**不能起來,一個朋友來看我,她一見麵就說了這樣的話:"你多麽好啊,我也想生點小病,好讓我也能安靜地躺在**休息幾天。"聽了這些話,我想起每天忙碌而繁重的工作,不覺中就為自己因病能暫時擺脫一切而私下慶幸起來。我的朋友幾句話便使我覺得生病是幸福的。

喪親之痛可謂痛徹心肺。安慰一個死者的家屬,最好的方法還是不要提及死者,讓他忘記了那些無可挽回的不幸是最妥善的安慰,何必為要表示你的惋惜而重新撩起別人的悲哀呢!

但有些人卻在深深的悲痛中似乎不願、也不能忘記那不幸的事。那麽弗蘭克林的幾句話可供參考:"我們的友人和我們像被邀請到一個無限期的歡樂筵席裏。因為他較早入席,所以他就比我們先行離席。我們是不會如此湊巧地同時離席的。但當我們知道我們遲早也要跟他一樣地離開這筵席,並且還一定會知道將在何處可以找到他時,我們對於他的先走一步為什麽要感到悲哀呢!"

生死似乎是一個謎。要是能把謎拆穿了,讓對方能夠“悟”出來,使對方能解脫苦惱,這就是安慰的目的。

在日常的生活裏,需要安慰別人的機會很多。一個朋友受不了苦惱的壓迫哭起來,你不要立刻過去勸他不要哭,這不能解決他的痛苦。讓他好好地大哭一場,讓他的苦惱找到了宣泄的出路之後,你幾句勉勵的話勝於千百句勸他不要哭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也是給別人以安慰。“這算得了什麽呢?何必為這苦惱呢?"如果你僅能說這兩句,而不能進一步解釋為什麽這算不了什麽,那麽你還是不說為好。他覺得這個問題使他很苦惱,你不僅沒有給他安慰,反而使他不高興。他心裏一定會說:"你懂什麽!你隻會說風涼話,難道我是為了不值得的事情自尋煩惱嗎?"

所以安慰的必要條件還是同情。“我明白你的痛苦,不過在人生的過程中,偶然的苦惱是難免的,我們不能希望四時皆春,大自然的規律注定了我們的生活必須有嚴冬。今天雖然下雨,明天陽光依舊會照臨大地。”這樣的話,不是較徒然譏笑別人說他為小事煩惱更為得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