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都擅長使用右腦

美國著名思想家富蘭克林有很多有名的怪僻,當他準備聽對方說話時,就會拿出一張紙來,在中間畫一條線,右邊畫上“+”(加)的記號,左邊畫上“一”(減)的記號,一邊聽著對方的說話。如果“這一點對我比較有利”,就寫在加號那邊;如果“這一點給我造成的損失較大”,就寫在減號的那邊。

這樣,原本複雜艱深的話,憑借著圖形表達出來,就變得淺顯易懂了。而這就是天才富蘭克林所使用的方法。

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出版時,他寄了一封信給出版社,信上隻有一個“?”。意味著銷售如何?文壇的評價如何?接到信的出版社社長也很有趣,他立刻回答了“!”。雨果的這封信大概是全世界最短的一封信,沒有長篇大論,而隻是以簡短的一個“?”將一切全部表現出來。雨果實在是一個標準的右腦型人才。連一封信都能充分發揮右腦的想象力,那雨果的其他作品就更不用說了。

左腦是負責知識的,右腦則是負責智慧的,而所謂天才,正是開啟了右腦。天才都是擅長使用右腦的。正如人們經常說的,天才並不是經過思考才具有創造力的,天才是憑著直覺創造的。這也正是天才與凡人的不同之處。

天才的另一個秘密在於靈感。古今中外傑出的藝術作品,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出自靈感,而且大部分發明、發現的起源也是如此。

在發明、發現之中,有一種超越現實的飛躍,那是一種在個人的經驗知識中無法衍生的聰明智慧的光芒。

莫紮特曾經說:“我的音樂靈感究竟來自何處,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如果沒有任何幹擾,我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

法國詩人蘭波也說:“我並不思考,我隻是被思考。我不過是個樂器,音樂自由自在地在我身體之中通過。”

右腦是圖像的腦,它擁有卓越的形象能力和靈敏的聽覺,所以它有絕對的樂感。也因此,右腦又被稱為“藝術的腦”,這和潛意識有很大的關係。

右腦運作能力強的人比較適合成為畫家、演奏家和作家。特別是在音樂的世界裏,通常被稱為“天才”的人,大都是右腦運作能力比較強的人。如果我們可以看見他們右腦的運作能力,我們便不會對天才從小時候就在音樂上表現出不同於別人的優秀資質而感到懷疑了。

音樂的感受力是靠樂感來支持的。樂感又分為絕對樂感和相對樂感,絕對樂感依靠右腦的機能,相對樂感依靠左腦的機能。有一種說法是:絕對樂感如果沒有在6歲之前利用早期教育引導出來,就無法再擁有它了。

無論如何,為了加強圖像能力,就得開發右腦,如此“輪回”的能力才會成倍數地增加。

所謂的“輪回“能力,是指把從聽覺(聲音)取得的信息轉換為視覺信息(印象或圖形)的器官。當然它也擔任著把視覺信息轉換成聽覺信息的逆向工作。如果這種輪回能力變強,印象能力和圖形認識能力就會突飛猛進。

如此一來,就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作曲家光是聽到音樂,腦中就會浮現譜調,也會自動地把音符寫在五線譜上。

指揮家隻要瞄一眼樂譜就能過目不忘地全都將樂譜記在腦子裏,還可以一邊指揮一邊搜索樂譜的頁碼。演奏家則可以一邊在腦海中浮現出美麗的情景,同時操作各種樂器。

畫家也可以在看不見要畫的東西時便靠圖像確定主題來作畫了。

科學家更可以在短期之內完成重大的發現,因為他對想發明的東西已經有了構想,所以也可以很容易就製造出來。

法律專家可以將過去處理過的案例一清二楚地記憶到腦海裏,所以當他要用到過去的例證時馬上就可以回想出來。

建築工程師可以利用圖像能力記憶必要的設計,而且不必加上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畫出精確的設計圖。

至於作家,他可以運用圖像能力在腦海中編造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隻需要寫出來就能成為炙手可熱的作品。

換句話說,大家都可以運用圖像能力隨時、任意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現在在日本棋界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羽生善治先生,是一個對圖形認識能力超強的人。他可以在“10秒內過60招”的秘密,就在於他有能夠記住棋盤盤麵圖形的超強能力。

在常人眼中隻不過是一幅圖像的棋局,在羽生善冶先生的腦中卻被分割成了一條條有用的信息。他能運用圖像能力自由自在地聯想到棋盤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這麽一來,右腦的圖像能力就不僅隻是圖像能力了,它簡直是結合了沒有限製的自由想象能力,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事情。雖然有時連他自己都會覺得這似乎已經是極限了,已經沒有能力可再讓想象力延伸了,但是仍然會產生出許多令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想象。 也就是說,新的點子會不斷地從腦海中迸發出來。 但是不論我們怎麽鍛煉左腦,它也無法產生什麽創造能力。因為左腦的圖像能力是很弱的,它無法產生與發揮足夠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