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1990年,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比德·拉勒維和約翰·麥耶提出了“情商”的概念。所謂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情緒智力,情緒智能,情緒智慧,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理智、明智、理性、明理。要想掌控情緒,就要學會操縱自己的“情緒轉換器”,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嗎?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受到領導批評後惱羞成怒,羞愧難堪,不願上班;和伴侶或朋友爭吵後,氣得上街亂逛,買一堆不合時宜的東西泄憤……

像上麵這樣的行為,偶爾出現一兩次還是不要緊的,但如果經常這樣,可就要小心了。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情緒的奴隸,陷於情緒的泥淖而無法自拔;所以一旦心情不好,就“不得不”坐立不安,“不得不”曠工、“不得不”亂花錢、“不得不”酗酒滋事……這樣做不僅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秩序,也幹擾了別人的工作和生活,喪失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喬治結婚兩年,和妻子一直很恩愛,日子過得非常甜蜜。但是在他們的寶寶出生後不久,喬治覺得妻子幾乎忽略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於是,慢慢地,喬治回家越來越晚,甚至夜不歸宿。偶爾回到家裏,聽到寶貝兒子的哭鬧就更覺得心煩、焦躁,恨不得把兒子的小嘴給堵住。而妻子更是說他不負責任,沒有盡到丈夫和爸爸的責任。次數多了,喬治越來越氣憤,時常頂撞妻子,而且亂摔家裏的東西。一時間,家具的破碎聲,妻子的叫罵聲,兒子的哭喊聲響遍了喬治家的每一個角落。最後,喬治竟然對妻子大打出手,連帶兒子也撞破了頭。

傷痕累累的妻子帶著受傷的兒子向法院訴訟離婚。喬治覺得非常後悔,說自己很愛妻子,請妻子不要和他離婚。但當法官問他是否可以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再打妻子和兒子時,喬治卻不能給予肯定的答複,兩個人還是離婚了。

對於很多人來講,“情緒”這個詞不啻於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父母對孩子說:“不要鬧情緒,要好好吃飯。”領導常常對員工說:“上班時間不要帶著情緒。”妻子常常對丈夫說:“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這些話都表達出人們對情緒的恐懼及無奈。

壞情緒是美好的天敵,它讓你莽莽撞撞,衝動愚蠢,稍有處理不當,輕則影響日常工作,重則使人際關係受損,更甚則會導致身心疾病的侵襲。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和自己的情緒感覺充分在一起的人,是不會擔心自己一旦情緒失控會影響到生活和他人的人,因為,他們懂得駕馭、協調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情緒為自己服務。

炎熱的夏天,在英國一個教堂裏,牧師正在那裏布道。但由於長時間的布道和悶熱的原因,許多教徒開始變得昏昏欲睡,有些人甚至開始焦躁不安。這些人中,隻有一位紳士,他腰背挺直,看上去精神抖擻,興致勃勃,專注地坐在那裏聽著牧師講道。

終於,布道結束了。大家走出教堂後,有人問那位唯一安靜聽布道的紳士:“先生,每個人不是打瞌睡就是低聲抱怨,為什麽你還能聽得那麽認真呢?”

紳士微笑著說:“老實說,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忽然想到,為什麽不用它來試試自己的耐性呢?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事實證明,我的耐性非常好,對自己的情緒也控製得很好。我想,以這種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還有什麽不能解決呢?”

這位紳士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英國首相格萊斯頓。

德國數學家高斯一生成果累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注重調控情緒。在事業發展的頂峰時期,恰逢妻子病危,他抑製悲痛,以更努力的工作來驅散情緒上的陰影。

一個情緒失控的人,不可能對事物的認識有更全麵、更準確的見解,更不可能讓自己理智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以及有效地利用自我控製的偉大力量。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很多人因為情緒失控而失去朋友,也有很多人因為情緒低落而引發疾病。不良的情緒是人們事業和健康的大敵。為了生活和生命的健康,每個人必須學會控製情緒。”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表麵的、直接的、感性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的考慮,這樣的話,很容易使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或為他人所利用。

生活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有的人經常看到歡樂的一麵,由此而感到生活的主旋律是美好的;有的人卻總是看到憂傷的一麵,當然會生活得很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