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運用讚美“威力”,展示交友智慧 了解心理是讚美的前提條件

讚美本質上是通過一方頗具處世藝術的語言來實現對方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取得雙方心理上的溝通。了解他人的心理是讚美的前提條件。是否了解他人的心理,決定了你的讚美是否恰當,成效是否明顯,也是衡量你讚美水平高低的標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憾,但在自己信任的人麵前,總是把自己最美的部分**給對方。你隻有熟悉對方的心理,才能辨別其優缺,“順藤摸瓜”,你的讚美才能準確定位,並盡可能觸及其最美的那一部分。對方在欣喜之餘,會以你為知己,繼續向你**心懷,使你不斷捕捉讚美的閃光點,你的讚美也才更加慷慨、得體、遊刃有餘。如果不了解他人心理,你就不知道他有何可讚之處,更不知道他需要什麽。

首先,可能連一句話都說不到點子上去,更不用說讚美。如一位財主家業興旺,喜得貴子,滿心歡喜,親戚朋友也皆盡恭維之能事。有人說這孩子長大定能當大官,有人說他將來定能發大財……但有一位卻走到財主麵前說:“這孩子將來肯定會死。”此君一言,使財主滿頭晦氣。

其次,若不了解他人心理,你貌似慷慨的讚美可能在對方看來是毫無意義的累言贅辭,甚至會傷害對方。A女士生性剛烈,事業心強,從不喜歡生活在作為名人的丈夫的光圈裏。但她最近的一次晉升之機確是夫君助了一臂之力。這使她既高興,又略有慚愧之感。同事B前來向她祝賀,並特地稱讚道:“你是有眼識泰山,選對了老公,受益無窮,嫁人就嫁哥哥這樣嘛。我都恨不得另嫁一次……”

的確是讚美,而且是一箭雙雕,滔滔不絕,但在被讚者聽來,無異於一根根刺向其敏感神經的鋼針,令她哭笑不得。了解他人心理,不僅要抓住對方大致的心理波動,而且要於細微之處下功夫,利用細小興奮的刺激來影響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從而使你的讚美既巧收“潤物細無聲”之效,又有極強的針對性。了解他人心理,還要以敏銳的洞察力觀其內心所向,不為表麵言辭所迷惑,你的讚美才能切中要害,打動其心。

曾國藩在當時士人朋友看來,雖胸有大誌,但處事卻是謹小慎微,瞻前顧後,拘於名節。因此左宗棠在太平軍勢如破竹時,想動員守喪在家的曾國藩辦團練時,不免有些擔心。但學雜識廣的陳敷卻另有高見。他通過曾國藩的《戒行圖》,以其詩觀其人,認為謹慎拘名節隻是其外表,其實則是渴望建非常之業、立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英雄豪傑式的人物,而不是那種規規然恂恂然的腐儒庸吏。

他根據自己的判斷,前往曾府遊說,慷慨恭維,當看到曾國藩談到調兵遣將時眼眸分外光亮,更相信了自己的判斷,便進一步讚其既具有雍容大方、文人雅士之風度,又具有武士威嚴峻厲、肅殺凜冽之氣,“此氣驟然凝聚,有氣衝鬥牛狀”。陳敷知世論人,獨幽顯微,句句話都說到曾國藩的心坎上。就這樣,與曾國藩素不相識的陳敷竟被看作仙人知己。

曾國藩被陳敷的大肆讚美灌得喜滋滋樂融融,對其所言深信不疑,最終戴孝出山,大辦團練。陳敷的高明之處即在於善從細微之處洞其內心世界,並在褒揚之時察言觀色,以證實自己的推測,為下一步讚美捕捉信息。否則,即使陳敷巧舌如簧,也難以打動曾國藩。

熟人之間了解心理很容易,雙方的言談舉止,表情變化,都傳送著其心理信息。由於彼此接觸較多,交往頻繁,更能抓住對方微小的心理變化。人的心理有相對穩定的一部分,也有相對不穩定的部分,往往隨氣氛和場合的變化而變化。聰明人就善於捕捉別人此時此刻的心境,予以適當的讚美。

一個中秋之夜,某單位舉行宴會慶祝佳節。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更何況是在這合家團圓的中秋之夜。來自四川,“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劉斌麵對美酒佳肴,思緒又飛回了父母身邊。大家都是本地人,沒有人注意到劉斌情緒的變化,但逃不過王處長的眼睛。他看到置身於歡樂人群之中卻歡樂不起來的小夥子,立即意識到年輕人是想家了。隨即高舉酒杯,朗聲說道;“在這中秋之夜,大家像親人一樣聚在這裏舉行歡宴,我非常高興。尤其是小劉同誌,遠離故鄉親人,懷著極大的熱情來我們這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在這裏向劉斌同誌表示感謝。希望大家關心劉斌,把他當作我們的親人,使他在這裏更好地發光發熱!”細心的王處長在這種特殊的氣氛下,通過觀察劉斌情緒的變化,推測出他此時的心理,不是直接地去安慰他,而是通過稱讚和關心,使他拋棄思鄉之情,加入到歡樂的宴會中來。如果大家都覺察不到劉斌情緒的變化,即使是再歡樂的宴會,劉斌也是無動於衷。

了解別人的心理,需要你做個有心人。“粗心”“太忙”不能成為你不了解別人心理的借口,隻能使你不能慷慨地讚美別人,降低你的水準。讚美水平是高是低,慷慨與否,不在於你說話多少,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對方心理,對症下藥,動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