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或少說廢話

要想把話說到點子上,堅持不說或少說廢話是很重要。

春秋時的子禽,問他的老師墨子:“先生,多說話到底有沒有好處?”墨子回答說:“話要是說得太多,好比池塘裏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弄得嘴幹舌燥,卻從來沒有人去注意它,這有什麽益處?但是,公雞隻是在天亮時叫幾聲,人們就知道亮了,都很留意它。”所以說話不在多,而是要說有用的話,不說廢話。

什麽是廢話?古人曾講: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說說出來的話不容易收回,所以說話要謹慎。古人還講:言必信,行必果。是說說出來的話要兌現,不能是空口說白話。從古人這兩句話裏足可以看出說話時需要多麽謹慎,同時還可看出,既然說了就要付諸行動,來證你的信用。說話時你可以一吐為快,可是事卻沒有去做,那就是廢話。簡而概之,“廢話”就是把不能說、不必說的話,說出來了。

那麽,哪些話是不能說的呢?

其實很多時候,人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無論是心直口快也罷,或是童言無忌也好,隻要說了不能說、不該說的話,就可能打破祥和寧靜的磁場,導致損人不利己的結果,因此你應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不能說”不是“不會說”,“不能說”是能說但不要說的狀態。無論是你是管理者還是執行者,無論你是學者還是學生,無論你是國家幹部還是普通民眾,說該說的,說在你職權或能力範圍內的話。我國法律有對“誹謗”和“泄密”等語言犯罪的製裁,就是因為你說了不能說、不該說的話。

哪些又是不必說的呢?

有一句俗話這樣說:看透不說透,才是好朋友。所以在很多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不必“一語道破天機”。你如果忍不住想說,想使自己一鳴驚人,則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其結果可能是害人害己,也誤人誤己。

知道不能說的話而不說,這似乎容易做到,但那些不必說的話要忍住不說,就有一定難度。因為,不必說是知道而不要說,必須管住自己的嘴巴,既是一種很高的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常言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古往今來,因為言之不慎,招來殺身之禍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些教訓很深刻,我們務必記住:人活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事情,是無須說明白的,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就可以了,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該知道就不必問,更不必說。

隻要平時勤加思考和曆練,言簡意賅,條理清楚,不必贅言,更不要詞不達意、長篇大論。平時多看看新聞,多聽聽那些國家領導人的發言,他們的話語大都言簡意賅,而且每句話都是經過縝密的推敲,富含豐富的寓意和內涵,值得人深思和研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怎樣才能做到不說或少說廢話?有人總結出下麵幾點,值得我們重視:

首先,在與人的交談中,要明確談話的內容和中心思想,抓住重點;

其次,不管什麽事,別急著說,把你要說的話在腦海過濾一遍,看看自己的話是否符合談話的主題,是否有必要說;

最後,在交談中,如有一些可說可不說的話,則不要說。說該說的,將無關緊要的壓下來,咽回去。養成不輕易開口的習慣,力爭做到惜字如金。

經常性地進行話語過濾訓練,你說的話自然就會有分量,話語中也就會逐漸減少直至沒有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