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施“小計”,擺脫困窘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令人尷尬的人,或辦出使自己尷尬的事情,這時略施“小計”來進行自我調節,便能擺脫困窘,扭轉尷尬局麵。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可是在說說笑笑的時候,“笑話自己”是一個得到了普遍認同的觀點。瓦爾特·雷利說:不論你想笑別人的哪一點,先笑你自己。試想當一個人想說笑話、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取笑的是他自己,其他人誰會不高興呢?所以說,想要製造笑,最安全的目標就是你自己。

美國幽默作家羅伯特就主張以自己為幽默對象,或者說,“笑話自己”。運用這種方法,在生活中的各種場合,我們都可以發現笑料,引出笑聲,為人們解除愁悶和緊張。長此以往,你就能獲得一種幽默智慧,能夠承受各種既成事實,更有信心去努力改善現狀,也能夠增加自己的親和力。

比如在雙方交談剛開始,尚未開宗明義之前,來一個巧妙的笑話,使對方處於歡樂**之中,達成情緒上的“暈輪”。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樣,首先給對方以輕鬆感,然後再側麵談及農家之苦,把對方的驕傲情緒和同情心調動起來,他們自然樂於施舍於她了。利用自我解嘲,可主動地暗示自己的處境,喚起對方的同情。

有一個人向他的朋友抱怨:“我愈來愈老了。”當然,朋友告訴他,他看起來仍和從前一樣年輕。

“不,我不年輕了。”他堅持說,“過去總有人問我:‘為什麽你還不結婚?’而現在他們問:‘你當年怎麽會不結婚的呢?”

朋友在被他的逗笑的同時,也不免會為他年華逝去,卻還沒有成家而同情他。要獲得他人的同情,我們要首先脫掉虛偽的外衣,真誠地表露自己。而趣味的說笑能幫助我們移去障礙和欺騙。有時候,在大庭廣眾之下,我們會犯一些小錯誤,鬧一些小笑話,就可以用逗樂來幫助我們表達真誠,來解除別人的嘲弄。

有時候,我們采取說笑的方式爭取他人的諒解。

一個婦人打電話給電工:“喂,昨天請你來修門鈴,為什麽到今天還沒有來?”

電工答道:“我昨天去了兩次,每次按門鈴都沒有人出來開門,我隻好走了。”

人們聽後肯定會輕鬆地一笑,其意絕不在諷刺電工的服務態度,電工的愚笨反而使我們覺得可愛,進而諒解他的工作失誤。

有一位職員,上班時間趴在桌上睡著了,他的鼾聲引起了同事們的哄堂大笑。他被笑聲驚醒後,發現同事們都在笑他,有人道:“你的‘呼嚕’打得太有水平了!”

他一時感到不好意思,不過他立即接過話茬說:“我這可是家傳秘方,高水平還沒發揮出來呢。”在大家一片哄笑中,他為自己解了圍。

在說笑的時候先笑自己,是一條不成文的法則,你的目標必須時刻對準你自己。你可以笑自己的觀念、遭遇、缺點乃至失誤,也可以笑自己狼狽的處境。每一個會說話的人都得有隨時挨“打”的心理準備,如果缺乏自嘲的能力,那麽他就會活得很累。

威廉對公司董事長頗為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職員聚會上,突然問董事長:“先生,你剛才那麽得意,是不是因為當了公司董事長?”

這位董事長立刻回答說:“是的,我得意是因為我當了董事長,這樣就可以實現從前的夢想,親一親董事長夫人的芳容。”

董事長敏捷地接過威廉取笑自己的目標,讓它對準自己,於是他獲得了一片笑聲,連發難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說說笑笑是一種隻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藝術,而自嘲又是這種藝術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對醜處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博得一笑。

一個人如果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的。自嘲不傷害任何人,因而最為安全。你可用它來活躍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台階,保住麵子;在公共場合表現得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