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雙關,轉移視線

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忙這忙那,難免顧此失彼,有時還會突然出現意想不到的失誤。假如不善於隨機應變的話,就有可能尷尬不堪,大丟“麵子”。會說話的人,都能根據當時情境,用幾句話巧設雙關、轉移視線,這樣不僅能迅速擺脫自己的窘境,而且還能增添情趣、活躍氣氛,使你在社會上、在社交場上如魚得水。

如果你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景,靈活地運用雙關的語言來處理尷尬,反而會有神奇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美國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主義,並給予物資援助。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了白宮。

有一天早晨,丘吉爾正躺在浴缸裏,抽著他那特大號雪茄煙。這個時候,門悄然開了,進來一個人,是美國總統羅斯福。首先映入羅斯福眼簾的是丘吉爾的便便大腹露出水麵……兩位世界名人,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碰了麵,一時間,雙方感覺都頗為尷尬。

突然,丘吉爾扔掉了煙頭,對羅斯福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麵前可真是一點也沒有隱瞞。”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丘吉爾這一句風趣幽默又語帶雙關的話,不僅使雙方從尷尬的情境中解脫出來,而且借此機會再一次含蓄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目的,意外地促進了談判的成功。

靈活機智地運用一語雙關法是一種很重要的口才技巧,要靠平時的語言積累以及睿智的頭腦才可遊刃有餘。

怎樣把話說得圓滑,使自己擺脫尷尬的境地,不僅需要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更需要機智高超的說話技巧。

有一次,著名書法家費新我當眾揮毫,書寫的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過故人莊》。當他寫到“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一句時,一不留神,漏寫了一個“話”字。旁觀者看到這裏,臉上無一不顯出惋惜的神情,以為這隻好作廢了。可是費新我先生卻冷靜沉著、泰然處之。他稍稍停了一下,又繼續潑墨揮筆。直到寫完全詩,才在末尾補上四個小字:“酒後失語”。

這樣一語雙關,既自然巧妙地修正了失誤,又明白如話地講清了造成這種失誤的原因,含蓄地表明了歉疚之意。書法家在這時巧用雙關妙補救,起死回生,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顯得聰慧機智,難怪這四個字,贏得了眾人的嘖嘖稱讚。

有一次,著名詩人莫非應邀到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作家班舉辦學術講座。詩人講到自己的詩作時,準備朗誦一段,可詩稿卻放在一個學員的課桌上,詩人便走下講台去拿。由於是階梯式教室,詩人上台階時,一不留神一個趔趄倒在第二級台階上,學員們頓時哄堂大笑。詩人穩住身子,轉向學員,指著台階說:“你們看,上升一個台階多麽不易,生活就是這樣,作詩亦如此。”這一哲理性的話語頓時贏得了熱烈的掌聲。詩人笑了笑,接著說,“一次不成功不要緊,再努力!”說著,裝著用力的樣子走上講台,繼續他的講座。

可見,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因某事突然發生而處於受窘的境地,難以擺脫尷尬時,使用一兩句雙關語可以使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幫自己或他人解除窘迫。

在一部小說裏有這樣一個情節:在一次新婚典禮上,貼在堂上的“喜喜”字突然從牆上飄了下來,剛好落在新婚人的頭上。頓時,喜堂上的賓客為之一愣,大家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不快。還是那主持婚禮的小夥子頭腦機敏,立即揭起“喜喜”字高聲地說道:“哎呀,各位親朋好友,你們看喜從天降,喜上眉梢,雙喜臨‘人’啦!”頃刻,喜堂歡聲雷動,一對新人的臉上充滿笑意。

巧用雙關不僅能幫我們化解尷尬,而且在一些特殊場所還能幫我們懲治壞人,且看下麵這個案例:

阿凡提在鬧市租了一家店麵開理發店,租期為一年。店主仗著店麵是他租的,每次剃頭都不給錢。

有一天店主又來了,阿凡提照例給他剃了光頭,然後邊刮臉邊問道:

“東家,眉毛要不要?”

“廢話,當然要!”

阿凡提嗖嗖兩刀,把店主的兩道濃眉剃了下來,說:“要就給你吧。”

店主氣得說不出話來,埋怨自己不該說“要”。

“喂,胡子要不要?”

“不要,不要!”店主忙說。

阿凡提嗖嗖幾刀,把店主苦心蓄養的胡子刮了下來,甩到地上。

阿凡提用雙關語,把店主懲治得無可奈何。

由此可見,一語雙關由於含蓄委婉,生動活潑,話中有話,又幽默詼諧,饒有趣味,能給人以意在言外之感,在某些時候還能懲治像“店主”這樣的勢利小人,因而經常為人們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