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曉曉今年5歲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裏間,大家都誇她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裏,大人讓她做什麽,她就做什麽,讓她怎麽做,她就怎麽做,表現得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曉曉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剛開始的時候,家長們覺得非常欣慰,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讓他們省了不少心。但最近,曉曉的爸爸媽媽從老師那裏了解到: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孩子從不懂得嚐用試其他的方法解決,這讓曉曉的爸爸媽媽非常擔心。

是呀,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卻父母許多力氣,而且不用操心他們在外麵和小朋友鬧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總是模仿別人,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這對孩子今後個性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孩子缺乏主見的原因歸結如下:

(1)認識障礙。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一個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並產生心理衝突的原因。這是因為孩子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2)家長、教師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加上有些家長習慣於替孩子設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家長或教師意願的事情。

(3)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4)孩子的虛榮心作祟,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如大人一句“這孩子真乖,真聽話”都能讓孩子乖巧幾天。

(4)缺乏訓練。這種人從小在備受溺愛的家庭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是他們的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就容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另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隻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從幾個方麵培養孩子的“主見”

1.給孩子自由,讓他們盡早離開家長的懷抱

每個孩子都喜歡生活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裏,但長期這樣將毀了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鍛煉的空間,孩子就難以養成自立的品格,遇事時沒有主見也就很自然了。

有一位善良的媽媽,疼愛孩子到了極限。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這位媽媽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直到離校門口幾十米遠的地方,才不情願地把孩子放下來,再看著他安全地走進教室,才肯放心地回頭……

難以想象,一個離不開媽媽嗬護的孩子如何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意識呢?當然,這樣的孩子更談不上遇事會有自己的主見。

2.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

很多家長習慣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不遵從,家長就大加指責,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封閉了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意願,如此才能讓孩子自主思想、自立做事。

3.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的自主性一般表現在他的選擇上,但家長由於怕孩子自己選擇錯了,總是不敢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這樣孩子就永遠學不會選擇,永遠沒有自主性。

謝軍是享譽世界的國際象棋大師,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她之所以有今天,與父母給她獨立自主的機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1982年,謝軍12歲,小學快畢業時,是升重點中學還是學棋,兩條路任她選擇。謝軍和她的一家人似乎都處在十字路口上,需要決定前進的方向。謝軍在小學6年中,7個學期被評為三好生,學校當然要保送她上重點中學。這樣品學兼優的孩子,誰見誰要;而國際象棋的黑白格同樣牽引著謝軍和她的一家人,真是舉棋不定。是走媽媽的路,將來進高等學府,還是當運動員呢?誰也拿不定主意。最後,媽媽叫來了女兒,用商量的語氣說:“謝軍,抬起頭來,看著媽媽的眼睛。你很喜歡下棋,是不是?”這是母親對女兒選擇道路的提問,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女兒將來命運的提問。家庭是民主的,對孩子采取了審慎的商量的辦法,父母充分尊重女兒的意見和選擇。謝軍目光堅毅、嚴肅地看著媽媽的眼睛,堅定地說出七個字:“我還是喜歡學棋。”母親得到女兒的回音後,她同意謝軍的選擇,同時又極其嚴肅地對女兒說:“好,記住,下棋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既然你做出了這個重要的選擇,今後你就應該肩負起一個棋手應有的責任。”一個12歲的女孩能懂得和理解這段話嗎?也許思維發達和超前的謝軍,聽懂了媽媽的話,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應該承認,母親和女兒的這段對話,謝軍會受益一輩子的。假如當初沒有這段話,或者是父母包辦決定女兒的前程,都不會有今天的謝軍,中國也沒有今天的國際象棋“女皇”。

家長對孩子自主選擇的尊重,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1)吃的自主。在不影響孩子飲食均衡的情況下,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麽。例如飯後吃水果時,媽媽不必強迫孩子今天吃蘋果,明天吃香蕉,而讓孩子自己挑選。

(2)穿的自主。媽媽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麽衣服,切忌隨自己喜好而不顧孩子的感受。

(3)玩的自主。不少孩子在玩遊戲時,並不想讓成人教給他們遊戲規則,更願意自己決定遊戲的方式,並體驗其中的樂趣。媽媽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4.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命令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喜歡使用命令句式,如“就這樣做吧”“你該去幹……了”。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強迫做事,即使做了心裏也不高興。

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該去幹……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誌主動處理好事情。

5.耐心傾聽孩子講話

耐心傾聽孩子講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注意:

(1)靜聽孩子的“嘮叨”。很多孩子大都喜歡嘮嘮叨叨地講他見到的一些人或事,家長千萬不要嫌孩子噦嗦和麻煩,因為這種“嘮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識的最早體現,他是試圖向成人表達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因此,家長不僅要靜聽孩子的“嘮叨”,還要鼓勵孩子多“嘮叨”。

(2)勿搶孩子的“話頭”。不少家長在聽孩子講話時,有時會覺得孩子的語句、用詞不夠成熟,喜歡搶過孩子的“話頭”來說,這樣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孩子對以後的表達失去信心。因此,在孩子想說話的時候,即使他詞不達意,家長也應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出來,而不能搶做孩子的“代言人”。

(3)留意孩子的報告。家長可隨時隨地提醒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給他們探索的機會,觀察之後,還應問一問他看見了些什麽,學會了些什麽。當孩子向家長作“報告”時,家長留意傾聽並適時點撥,會令孩子得到鼓舞。

(4)聆聽孩子的“辯解”。當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能斥責孩子的“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家長也不需要立即去調解糾紛,可以在旁聆聽和觀察,看他說話是否合理,是否有條理。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6.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斷標準還很模糊,他們主要是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的是與非。孩子模仿性強,控製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對此,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羞辱懲罰。恰當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麵誘導、糾正,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聽見某些人說了髒話,於是就跟著學,這時父母需要解釋清楚,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不文明,不要學說等。這樣屢經疏導,幼兒便不至因從眾心理而仿學不良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盲目隨從別人。

7.讓孩子學會說“不”

一位媽媽曾寫下了下麵一段話:

慢慢地,我意識到,兒子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於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我開始與孩子聊天。

“如果你吃飽了,媽媽還讓你吃飯,你會怎麽做?”我問孩子。

“我告訴媽媽我已經吃飽了,不吃了。”孩子說。

“如果你正在寫作業,媽媽過來和你聊天,你會怎麽做?”

“我會告訴媽媽我正在寫作業,請不要打擾我。”孩子認真地說。

“兒子,今天你的回答都很對,都很精彩。你要記住,不要盲目地相信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要大膽地說出來,大人們不會因為你的拒絕而不喜歡你,相反,我們會認為你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

後來的很多事情都證明,我鼓勵孩子學會說“不”是正確的。

從此以後,孩子變得不再盲從。

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在別人眼裏永遠都是唯唯諾諾、沒有想法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對別人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8.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遊戲

家長可以找出一個主題或者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進獵人為抓大灰狼而設的陷阱裏了,它該怎麽辦呀?人在什麽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發散性思維,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在做遊戲時,家長應該注意:不要濫加指責與批評,孩子的答案越奇怪越新鮮越好,數量越多越好,想的辦法越實用越好。這樣可以使孩子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自己原來也有很多好主意。這不但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見。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的問題

(1)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各方麵的表現,切忌以懷疑或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這很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2)不要流露出“你真沒出息”這類情緒。要慢慢引導孩子樹立自信心,激發其競爭意識,鼓勵他在集體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

(3)不要表現出,我對你沒有信心的信息,而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並對他們的處理能力表示充分的信任。

教子加油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信任與肯定能給孩子充分的信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家長的信任,能慢慢嚐試著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當孩子體驗到“主見”與“創意”帶來的快樂與收獲時,他們會更樂於動腦,更喜歡分析問題,更懂得既要謙虛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又應該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有自己的主見。

可見,培養孩子“有主見”,家長起著導向性的作用。聰明的家長,能夠幫助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