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悄悄話

生活中,孩子不講禮貌的現象有很多,比如見人不打招呼、不會禮貌用語、不懂得致謝、在公共場合吵鬧等;此外,還有一些孩子用粗話罵同學、去別人家做客隨便翻東西……此類行為,讓他人不堪其煩。其實,孩子不懂禮貌與家庭教育或多或少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首先,家長缺乏引導。在生活中,許多家長能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禮貌的行為,讓孩子學會跟別人打招呼、問好、道謝等,但沒有告訴他這樣做的重要性和意義。這樣,孩子缺乏目的指引,自然不會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其次,家長自身的行為缺乏說服力。如果家長平常不注意用“禮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訴孩子要講禮貌,這對孩子而言,是強人所難。而如果家長自己有禮貌,家長互相之間有禮貌,之後要求孩子也這麽做,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很容易學會了。

第三,家長忽視了“禮貌”的重要性。孩子年齡尚小,分辨“對”“錯”的能力不夠強。而家長們往往以為孩子說髒話、亂翻別人東西等都是一些小事情,不需要斤斤計較。隻要孩子學習好,這些小問題都可以忽略。於是,在生活中,這些家長對孩子一些不禮貌的行為總抱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正是家長的這種態度,導致孩子的行為越來越惡劣!

因此,當孩子出現不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時,做家長的一定要追究自己的責任。對於孩子來說,禮貌的習慣是在家長長期的教育與熏陶下形成的。隻有從小培養孩子禮貌的觀念,才能培養出一個待人彬彬有禮的孩子。

如果孩子因為長期積習難改,那麽家長要想出相對應的辦法進行糾正。當孩子出現各種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行時,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大打出手,這兩種做法對糾正孩子的行為是不利的。

家長應該如何糾正孩子不禮貌的行為

1.家長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禮貌的可貴

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在孩子麵前罵人、說粗話;不爭搶;給老人讓座等,這些行為的影響遠比語言更有力度。孩子耳聞目睹家長禮貌的言行和舉止,不但受到了熏陶,還會更加地服從和尊重家長。

2.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講一些禮貌規則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了解一些起碼的禮貌規則很有必要。家長應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哪一種行為是有禮貌的,而哪一種行為是沒有禮貌的。比如,在公共場合,安靜是禮貌的,吵鬧是無理的;買東西的時候排隊是有禮貌的,反之就是沒有教養沒有禮貌……讓孩子學會禮貌用語和舉止,這樣才能慢慢成為一個有禮貌、知書達理的好孩子。

3.注重孩子個人禮儀的培養

個人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幾個方麵。

從儀容儀表說,主要要求整潔幹淨,臉、脖頸、手等都要洗得幹幹淨淨;從儀態舉止上來說,主要從站姿、坐姿、行姿以及神態、動作方麵提出要求,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忌諱隨便剔牙、掏耳、摳腳等不良動作習慣;從談吐方麵講,要求講話態度要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簡潔得體,不能沉默無言,也不能喋喋不休或者東張西望,翻看其他東西;從衣著方麵說,要求幹淨、整潔、得體,不要皺皺巴巴。

4.多表揚和鼓勵孩子,少一些批評和指責

當孩子有一些講禮貌的行為時,家長盡量用鼓勵和表揚去強化他的行為,讓孩子認識到“嘴巴甜”的好處。如果孩子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舉止,盡量與孩子開誠布公地交談,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會讓人不高興的。讓孩子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可以問孩子:“如果別人也這麽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麽說。”也要提醒孩子,常常說這種話會得罪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做朋友。和孩子討論他的情緒感覺,建議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禮的語句,會比純粹的斥責更有效。

5.讓孩子學會做小主人

如,客人來了,要打招呼問候。還可以讓孩子請客人坐到椅子上,給客人倒茶、送水果等。孩子從他人欣賞的目光中意識到“禮貌”的好處,自然就更喜歡表現了。

6.帶孩子作客,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做客的基本知識

讓孩子明白好東西要分享。無論作客也好,做主人也好,給孩子打一支講禮貌的預防針十分必要。童年學會講禮貌,會為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7.讓孩子在分析與比較中認識到什麽是禮貌

分析、比較他人的行為,從而得出結論:什麽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什麽樣的行為又是沒有禮貌不正確的。

總之,孩子禮貌的行為習慣,隻有在家長有意識的監督下,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家長需要注意教育孩子的說話方式

(1)許多家長總喜歡這樣說“你從來都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如果你不寫這個感謝便條,就不讓你看電視!”“你怎麽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家長的本意是想改正孩子的行為,而結果往往不令人滿意。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往往出於考慮少,而不是有意冒犯。嚴厲斥責、製定規矩有時會使他們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也許,你可以換一種表揚或者提示的說法“阿姨來了,如果你能與她握手,還幫她搬椅子,我們會為你感到驕傲的。”“今天,王爺爺表揚我們家的小明居然跟他打招呼了,哎,真是變得有禮貌了!”經常這樣的提示和表揚,你會發現不久你就隻需要表揚了。

(2)如果你想說“你這個沒教養的孩子,把胳膊肘從桌子上拿開!”可以換成這樣說:“我們家的規矩是:吃飯時胳膊不放在桌子上。”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你是在說一種行為,而不是在批評他。

總之,引導孩子養成有禮貌、舉止文明的行為習慣,既要求孩子做到,又不能因為言行過激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這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子加油站

“你要成為有禮貌的孩子。”“一定要使用敬語。”“要學會關心別人。”

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就相當於嚴厲地嗬斥孩子。因為禮貌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孩子不能明白“有禮貌的孩子”是什麽樣子的?怎樣才能成為“有禮貌的孩子”?如果盲目地要孩子有禮貌,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因此隻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所以,要想孩子有禮貌,應該告訴孩子什麽樣的行為是有禮貌的。這樣的教育效果遠比單純的說教有效,也不會因此傷害孩子。所以,做一個聰明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你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