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選故事任你選

體諒他人、替他人著,想要求孩子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難處、他人的處境、他人的艱辛,真切地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困惑。

孩子一旦學會了體諒別人、替他人著想,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別人,贏得友誼,而且還能讓孩子更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可以說,體諒他人、替他人著想是孩子化解矛盾、贏得友誼與尊重的法寶。

小羊請客

小羊請小狗吃飯,它準備了一桌鮮嫩的青草,結果小狗勉強吃了兩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過了幾天,小狗請小羊吃飯,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樣小氣,我一定要用最豐盛的宴席來招待它。於是小狗準備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結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本來它們都是好意,可實際上隻是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並不知道對方的需求,所以引起了一些誤會和笑話。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來說,由於對事物的認知、感受、自身的能力、興趣、愛好、習慣等諸多不同,造成對事物的反應不同。遇到問題的時候多進行一下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想,這樣,你會更好地理解他人。

體貼的心

牧場裏,有一對父子眼看太陽快下山了,急忙把牧場上的牛往牛棚裏趕。

這時其他牛很快就進了牛棚,唯獨有一隻小牛任憑父子倆用什麽辦法都不肯進入牛棚。這可把父子倆急壞了。

這時,母親走過來問:“怎麽回事?”

“小牛不肯進入牛棚,我們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父親回答說。

母親走到小牛旁邊,用手指貼著小牛的鼻尖。小牛誤以為是母牛的**,就開始吮吸手指。母親就一邊將手指貼著小牛的鼻尖,一邊向牛棚走去,小牛高高興興地跟著母親的手指走進了牛棚。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經過母親的解釋,父子倆明白了。

原來這對父子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天快黑了,必須趕快把小牛趕進牛棚裏,所以沒有考慮到小牛的需要。自然,沒有辦法順利把小牛趕進牛棚。母親不同,母親覺得小牛應該是肚子餓了才這麽倔強的,於是,她用手指當作母牛的**,從而很快就把小牛引進牛棚裏了。 孩子,關懷、體貼就像一把萬能的鑰匙,它能打開緊閉的心扉,讓你看到對方的需要。這樣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夠順利,即便有再大的困難也可能因為你的體諒迎刃而解。而一個不會體諒別人的人終究很難辦成事情。

麵子問題

沃恩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卻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的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沃恩沃恩卻年年有此“殊榮”,這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沃恩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示謎底。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

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的缺點。

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都找他當評審了!

每個人都有自尊,不知道給人麵子,當眾批評他人,不但讓別人下不了台,更讓孩子下不了台。真正的幫助是誠懇的,需要把握分寸。如果當眾指出別人的不足,不但不能讓別人感謝你,反而對你產生了憎惡的情感,這是得不償失的!

坐在別人的椅子上試試

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表現出魯莽、自高自大、自我中心。如果你的孩子不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隻強調自己的感受,忽視別人的感受,就很難和別人相處。

如果一個人不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將來他在社會中的發展就可能受到限製。

羅伯森·沃爾頓,是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

一個星期日,正是店裏顧客盈門的時候,沃爾頓像往常一樣,換上便服,裝扮成一個購物者的樣子,到店裏來巡查。

他來到銷售鞋子的櫃台前,看到一位老婦人正在試一雙鞋子。為了讓顧客試鞋的時候更方便一些,店裏專門給試鞋的顧客準備了可以改變高度的升降椅。這樣,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調節升降椅的高度,使自己在試鞋時更舒服一些。老婦人坐的椅子有些高,她年紀大了,彎腰很不方便,顯然她不知道椅子的高度是可以調節的,但表情懶散的售貨員顯然沒有幫助她改變椅子高度的意思。老婦人試鞋的時候感到很吃力,索性放棄了購買。

下班之後,沃爾頓把這名員工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問她:“今天上午你為什麽沒有幫助那位老婦人把椅子調整得更舒服一些呢?”

員工顯然沒有想到總裁會因為這件事責備自己,她辯解說:“可是,我覺得她並沒有什麽不舒服啊?”

沃爾頓想了想,他取來一把升降椅,把椅子調得很高很高,然後對這位員工說:“既然這樣的話,你親自試一下。”

員工坐在高高的升降椅上,做出試鞋的動作,她費了很大力氣才能夠彎下腰去,試鞋就更費力氣了。這時,她的臉一下子紅了。

換位思考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你自己”,然後思考:“如果我處在他那個環境當中,我會怎麽做?我會有怎樣的感受?”它客觀上要求人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和思維上進行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

如何讓自己變得愉快

一位十幾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老智者。

他問:“我如何能變成一個自已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許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隻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狂喜也就變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會,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麽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青年,又變成了老年,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個見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能夠給別人帶來愉快的人不但能夠把自己當成別人,排解自己的苦痛,還能把別人當做自己,體諒別人的不幸,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尊重別人,做一個獨立的人,這樣才能最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賴,獲得心靈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