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孩子的仇恨心理

許多孩子在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者在與同伴交往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之後,通常都會產生仇恨、報複的心理。仇恨、報複心理是一種以攻擊方式對曾經給自己帶來不愉快的人發泄怨恨和心中不滿的情緒、危害健康的心理狀態。有仇恨、報複心理的人容易誤解他人的意思,對他人經常有戒備防範心理。任其發展的話,孩子的心胸會越來越狹窄,與人相處較難,內心非常痛苦。一旦發現這樣的跡象,家長應及時予以疏導。

而要疏導孩子的仇恨心理,家長應從自身做起,調查數據表明,許多孩子的仇恨心理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如家長性格暴躁,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滋生仇恨的心理;而家長自身的仇恨心理,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孩子的內心埋下仇恨的伏筆;此外,家長的性格過於偏激、狹隘也是孩子與人相處容易產生仇恨心理的誘因。因此,要想剔除孩子內心的仇恨,讓孩子變得達觀、快樂,家長應做到以下幾方麵:

1.不給孩子灌輸仇恨的情緒

很多家長因為自身婚姻的不幸,遷怒於對方,總在孩子麵前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的情緒。比如“你爸爸有了狐狸精,不要我們了!”“你媽媽是個沒有道德的女人”等。長期生活在這種仇恨的陰影裏,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孤僻,看事情也會越來越負麵、偏激。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你的孩子健康地成長,家長不可向孩子灌輸仇恨的情緒。

在2008年美國大選中勝出的年輕總統奧巴馬,用他無與倫比的口才與性格魅力征服了大多數選民。很少有人知道,奧巴馬就是從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奧巴馬剛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奧巴馬獲得了兩個求學機會,一個是紐約新學院大學提供的足夠一家三口在紐約生活的優厚獎學金,一個是去哈佛大學讀經濟學博士。老奧巴馬毫不猶豫地去了哈佛,他對妻子安說:“我怎麽能拒絕最好的教育呢?”這是1961年,而1964年,安提出離婚,老奧巴馬沒有異議。此後,老奧巴馬帶著另一位美國女子去了肯尼亞老家工作。

看起來,安有很多理由對老奧巴馬憤怒,她一邊帶兒子一邊求學,生活非常拮據,而且自他們離婚後一直到1982年老奧巴馬遭遇車禍去世,奧巴馬隻見過爸爸一次。此外,老奧巴馬也沒支付過撫養費,這個父親沒有盡過自己的責任。

然而,安沒有表現過對老奧巴馬的憤怒,也從來沒有在兒子麵前說過爸爸的壞話。實際上,每當和兒子談起他的爸爸,安說的都是優點。她對奧巴馬說,他爸爸聰明、幽默,擅長樂器,有一副好嗓子……

安可能是天生豁達,所以隻是給奧巴馬陳述事實,也可能是希望兒子能因爸爸而自豪,所以談的都是優點,但不管是什麽原因,她的這種方式都收獲了很好的結果——她說的老奧巴馬的這些優點,奧巴馬身上都有。

不僅如此,或許更重要的收獲是,媽媽這樣談到爸爸,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父母離婚給奧巴馬帶來的心理上的衝擊。他的內心不僅沒有分裂,還學到了豁達,並且也學會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積極的一麵。這可能是奧巴馬現在展現出的樂觀性格的重要緣由。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無瑕的,作為家長,不能因為個人的問題在孩子的心靈上播下仇恨的種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一個充滿仇恨的孩子會因此而排斥一切事物,喪失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從而養成孤僻、抑鬱的性格。而這無疑將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家庭、事業。

2.冷靜處理孩子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教孩子學會寬容他人

一本雜誌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在一個“兒童俱樂部”的活動現場,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就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等工作人員找到孩子後,小孩因為一人在偏遠的網球場,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孩子的媽媽來了,看到哭得慘兮兮的孩子,她沒有因為心疼孩子而責備那個工作人員,而是蹲下來,一邊安慰受驚的孩子,一邊很理性地對她說:“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4歲的小孩聽了媽媽的話,停止了哭泣,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這位媽媽是智慧的,她知道怎樣愛孩子,怎樣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而缺乏寬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與人相處。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學校裏受了委屈。父母往往會心疼得不得了,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教育現象:

一位家長很生氣地質問孩子:“到底誰打你了?”孩子一言不發,隻知哭泣。“走,到學校去收拾他!”孩子還是呆立不動。“你怎麽和木頭一樣,他打你,你就不會打他嗎?”“是我不小心碰了他……”“碰了他,他就打你,你怎麽不還手呀!找他去……”

家長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不僅不能使孩子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係,還會影響孩子將來對人際關係的處理,使孩子變得狹隘、小氣,甚至對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因此,家長應從小教孩子學會寬容,不僅是為了孩子從小就能處理好人際關係,更是為孩子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3.用故事感化孩子,消除孩子的仇恨心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麵對別人的錯誤時,家長不妨多用故事中的人物來感化孩子,教孩子以博大的胸懷寬容對方,避免怨恨消極情緒的產生,消除人為的緊張局麵。

有一天,12歲的樂樂放學回到家,也沒和正在做晚飯的媽媽打聲招呼就悶頭進了臥室,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才出來。媽媽覺得有些奇怪,就問他:“樂樂,怎麽了?誰惹你不高興了?”

樂樂恨恨地說:“今天在放學的路上,班長當著好多同學的麵揭我的短,弄得我很沒麵子,我明天一定要報複他!”

媽媽聽了樂樂的話,放下手中的筷子,拉著兒子的手說:“吃飯前,媽媽先給你講個故事。”

從小就愛聽故事的樂樂一下子高興了起來。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力大無窮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時,發現路中間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便踢了它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踢開反而膨脹起來。海格力斯有點生氣,便狠狠踩了一腳,想把它踩破,哪知那東西不但沒踩破反而又膨脹了許多。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拿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來,那東西竟然加倍地膨脹,最後大到把路堵死了。

一位聖人路過,連忙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忽略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的心裏老記著它,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前進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說完這個故事,媽媽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個袋子,開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它就會自行消亡;如果你老是想著它,它就會在你心裏不斷膨脹。人的心中一旦充滿了仇恨,就再也裝不下別的東西。這種狀態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你想想,你願意如此嗎?”

樂樂眨了眨眼睛說:“不願意!”

“那你想想你該怎麽做呢?”

“我想好了,做人不要太小氣,寬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我可不想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壞了自己的好心情!”

4.引導孩子化解矛盾,消除仇恨 一位媽媽這樣介紹她的教子心得: 兒子晨晨經常跟我說,他們班級有一個同學很有力氣,是他們班級的“小霸王”。這個“霸王”經常堵在班級門口不讓晨晨出門。

一個下雨天,我開車去接晨晨放學。當我打傘來到學校門口時,發現晨晨說的那個“小霸王”正在教室門口著急地四處張望著,原來他今天忘了帶雨傘。

於是,我走到他身邊對他說:“小朋友,一起上車吧,我順路送你回家。”晨晨急忙給我遞眼色,意思是不帶他。我裝著看不見,堅持讓晨晨把這個同學叫上車,並順路把他送到了家。

這個“小霸王”到家時,高興地說謝謝我和晨晨。到家後,我故意問晨晨:“你為什麽不讓我送那位沒帶傘的同學回家呀?”

“因為他總是欺負我,我討厭他。”兒子很有理地說。

“他欺負你,你不理他,是不是你們永遠是仇家呢?如果你在他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你們是不是有可能成為好朋友呀?”我開導兒子。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正如我和兒子講的那樣,在這件小事之後,這個“小霸王”同學主動把晨晨當做他的好朋友,再也不欺負晨晨了,兩個孩子後來還成了好朋友。

這位媽媽無疑是明智的,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以德報怨,才能為自己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仇恨中,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不利的。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有利於孩子養成豁達、樂觀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