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

對於家長或者老師來說,教育的使命是教會孩子懂得人類的多樣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認識他人必須首先認識自己;無論是在家庭、社會還是在學校進行的教育,都應首先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反應;培養孩子情感同化的態度,對其一生的社會行為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那麽,什麽是自我意識呢?所謂自我意識就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包括對自己和周圍人的關係的認識。自我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中起著調節作用,是行為的強烈動機,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意義重大。孩子怎樣認識自己,怎樣安排和處理自己同周圍世界以及別人的關係,怎樣評價自己的能力,具有什麽樣的自我價值觀,樹立什麽樣的自我形象,直接地影響他們能否積極地適應社會、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學習和生活中順利地前進和發展。

如何才能判斷你的孩子是否具備了正確的自我意識呢?請看下麵這個例子:

小學一年級的小池提起學校的事情就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因為,他的成績非常優秀,經常考100分,所以,老師很喜歡他,同學也很羨慕他。

有一天,媽媽在輔導他做功課的時候,小池開始煞有介事地介紹起自己同桌的情況:“媽媽,我的同桌好胖呀,他學習成績非常不好,跑步也跑不快,是我們班裏的差生呢!”

“那你呢?”媽媽微笑著反問。

“我?”孩子提高了聲音:“這還用問嘛,我當然是班裏的優等生了!老師經常誇我學習很認真呢!”說完,孩子表現出很自信的樣子!

故事中的小池已經表現出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而這種自我意識的來源恰恰是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小池就是因為老師的誇獎而有這種充分的“優越感”的,在這個時候,家長若能適當地有意加強這方麵的調控引導,讓孩子充分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對孩子的成長將十分有益。

因為,培養與利用孩子的自我意識,可以有效地促進其學習與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具有良好自我意識的孩子,會在各方麵表現出優秀的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出現了不良傾向,又沒有及時調整,會使孩子的個性和行為發生偏異,以後矯正就困難了。所以家長應當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

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意識,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麵:

1.引導孩子的自我認識

通常來講,兒童要清楚、準確地認識自我是比較困難的。盡管如此,也要逐漸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因為童年時期的自我認識是成年後自我認識的雛形。家長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主要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兩個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與實際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與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引導孩子認識實際的“我”,可以通過一些比較,使孩子逐漸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家長可以讓孩子與過去的“我”比較,用筆記、攝影、錄音記下孩子的成長過程,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讓孩子看看、聽聽,讓孩子由此知道“我”的進步、退步或停滯。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比較,認識自己的發展狀況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讓孩子與成人和優秀人物比較,認識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進取的意識。讓孩子同進行活動前後的“我”比較,給孩子布置一些他做起來吃力,但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務,使孩子了解自己潛在的能力。

引導孩子認識他人心目中的“我”,主要靠家長及時把聽到、看到的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和印象,以適當的方式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孩子一般不易了解到,家長要做有心人,當好孩子的“耳目”。

2.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

實驗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的年齡為3~4歲。三四歲的孩子開始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夠根據一定的行為規則來評價自己。五六歲的兒童絕大多數已經能夠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它對於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道德行為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家長應當為孩子創設自我評價的情境,促進孩子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最初是根據成人對他的評價而形成的。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當比孩子的實際情況略高一點,使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夠用積極、向上的心態來評價自己。另外,家長要努力安排一些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取得成功的活動。成功的次數越多,孩子對自己成功方麵的評價越高;成功的範圍越廣,孩子對自己的全麵評價也就越高。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奮、樂觀的個性,使自我意識中積極的成分占主導地位,從而促使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3.教育孩子積極地悅納自我

悅納自我是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的核心和關鍵。一個人首先應該自我接納,才能被別人所接納。隻有在自我悅納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才能促進其發展自我和更新自我。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可以通過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在對待不足與缺陷時的事例,啟發孩子思考如何對待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應該讓孩子懂得:積極悅納自我就是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好的或壞的,成功的或失敗的,有價值的或無價值的,凡是自身現實的一切都應該積極地悅納,並且平靜而理智地對待自己的長短優劣和得失成敗,做到樂觀開朗,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4.創造條件、培養孩子強烈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己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與自我體驗,它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信與自卑都存在著一種累加效應,越自信的孩子,越容易成功,越成功就會越自信。反之越自卑的孩子則越會導致更大的自卑。

(1)通過集體活動逐漸培養。任何人都有被激勵的願望,這願望像一扇門,是從裏麵反鎖的,鑰匙在每個孩子的心中,而教育者隻有采用一定的措施讓孩子主動參與,才能使孩子打開心門,這些措施之一就是集體活動。例如,可利用周末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性的活動,這些活動可大可小,因地製宜,能做到“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那當然是對集體活動的最好獎賞。

(2)讓孩子體驗成功。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要創造一些可以達到成功的機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這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方法逐步實施。所謂“低起點”就是根據孩子的相關準備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水平,把孩子努力一點兒就可以達到的水平,確定為起點,如一些實驗小學的期中、期末考試出題的難易度把握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它使絕大多數學生在考完後都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成功的體驗。“小步子”就是把事情要求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分解成循序漸進的層次係列,把產生挫折事件的頻率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使孩子層層有進步,處處有成功,不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效率。

5.引導孩子有效地控製自我

自我控製是人主動、定向地改變自我的心理品質、特征和行為的心理過程。有效地控製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因此,應該從小就發展孩子的自我調節與自我控製能力,使他們盡早實現自我教育的功能。培養孩子自我控製的能力應該做到兩點:

(1)幫助孩子合理地定位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個人將來要實現的目標,在確立其內容時,要立足現實,從孩子自身實際出發,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將目標定得唾手可得,而應該是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實現的適宜的目標。

(2)培養孩子健全的意誌品質。意誌健全的人,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和頑強性等方麵均會表現出較高的水平。而對自我的有效監督和控製,離不開意誌的力量。隻有意誌健全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自我的有效控製,從而最終實現理想的自我。因此,自我意識的完善應該從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做起,這需要更多采用鼓勵的辦法,以增強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

6.教孩子定位自己的優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光知道自己的優點,不知道自己的不足,隻會讓孩子變得狂妄;而隻知道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隻會導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因此,教孩子定位自己的優缺點非常重要。因為,孩子隻有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總之,自我意識在每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能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