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等於自負

培養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是家長的共同心願,因為,擁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創造精彩的人生。但孩子如果自信得過了頭,變得自負、狂傲不羈,這就背離了家長的原意,有點兒令人擔憂了!

自負是一種過於自信、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不切實際、自大的心態。孩子自以為了不起的自負心理,是自我認知存在缺陷的一種表現。處處瞧不起別人、對大人也常常傲慢無禮,是一種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孩子自負的表現也是多方麵的。有的孩子因自負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處,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氣淩人之感;有的孩子對大人傲慢無禮,不尊敬長輩,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識方麵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負而不愛與人說話,不愛回答別人的提問,甚至變得愛挖苦人、諷刺人……自負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許多有專長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這種心理疾病。

此外,自負的孩子往往比較容易產生自滿心,喪失進取心,增長虛榮心;自負的孩子意誌薄弱,經不起挫折與打擊。以下是一則高考狀元因為自負、承受不了挫折而自殺的故事:

“輸不起的‘狀元’某某跳樓自殺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大學校園。人們不禁為之驚呆了,尤其是熟悉他的同學、老師以及老鄉,更為他的輕率而倍感痛心。誰能想到四年前他曾經無限風光呢?跳樓自殺的男同學四年前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所雖是重點卻鮮有省狀元的大學的。

進校後,學校領導、老師對他倍加重視,僅他個人的宣傳就搞了半學期,他成了全校的熱點人物,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老師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讓他有了飄飄然的感覺。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從此,他變得極其高傲。

他經常因為覺得老師講得不好而不去上課,也從不參加集體活動,而是時常沉迷於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世界裏混沌度日。老師為他的“滑坡”而擔憂,經常勸導他要戒驕戒躁,可是他總是把老師的話當做耳邊風,他認為自己這麽聰明,所有考試都是小菜一碟,就這樣,雖然他從未在期末考試中掛“紅燈”,但卻成績平平。

轉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單上自然沒有他。於是他終於不甘示弱起來,向全班同學宣稱他要考上全國最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碩士研究生。

從此,他也起早貪黑地學習了。無奈由於之前專業功底不紮實,他學習起來總是力不從心。3月份公布成績時,他的專業課成績均沒有上線,這對於驕傲的他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拿到成績單時,他呆呆地佇立了良久,整個人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第二天早上,人們在14層高的辦公樓前發現了他的屍體,他的口袋裏裝著一份浸透了鮮血的成績通知單和一封遺書。他說:“因為我知道自己再也驕傲不起來了,所以我選擇了死亡。對我而言,沒有了驕傲就如同剝奪了我的生命。”

自負,正是“自負”這可怕的心理殺死了這位“狀元”。自負讓這位“狀元”沉浸於自我陶醉中,一旦所幻之夢變得支離破碎,他那自負的心理便難以負荷,以至於精神崩潰。

自負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是一個人心理不成熟造成的。因為自我感覺過於優越,便難免“勢在必得”,以為沒有自己辦不到的事情。這種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往往沒有辦法原諒自己,做出讓父母、社會痛心的事情。

那麽,造成孩子盲目自大、自負卻又容易悲觀、失望的原因是什麽呢?

1.孩子產生以上症狀的原因

(1)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父母過度的寵愛、誇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2)生活過於順利。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表現又比較突出,老師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也會讓他們養成“自負”的個性。

(3)片麵的自我認識。自負的孩子總喜歡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當然,他們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總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形成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他們總是過分的自戀,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4)情感上的原因。一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別強,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麵前,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生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在表麵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自負導致孩子誇大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聽不進別人的善意批評,總是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及時予以糾正,讓他們正確認識問題。

2.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糾正孩子自負的心理

(1)逐漸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方式,對孩子的評價應客觀實際。孩子總有不足的地方,家長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就不切實際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麵前沒完沒了地表揚孩子。

孩子產生驕傲往往源於自己的某方麵特長和優勢,父母應該先分析這種驕傲的基礎:是學習成績比較好、有某方麵的藝術潛質,還是有運動天賦等。然後應讓孩子認識到,他身上的這種優勢隻不過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放在一個更大範圍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並且優勢往往是和不足並存的,同時應該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取得一定的成績,確實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不要忘記這裏也包含著家長的培養、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

另外,不正確的比較往往也容易滋長驕傲情緒。在班集體中,若以己之長與別人之短相比較,這樣比較的結果,自然容易讓孩子沾沾自喜,自以為什麽地方都比別人強,因而看不起別人。父母應該開闊孩子的胸懷,引導他們走出自我的狹小圈子,帶他們到更廣闊的地方走走,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曆史名人的才能和成就,以豐富的知識充實頭腦,使之變驕傲為動力。

(2)給孩子創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機會。經曆適當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機製更健全,不至於過分自負,經受不住任何打擊。要教育孩子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要遭受許多挫折、失敗和打擊,要正確對待。

(3)給孩子多一些接觸社會的機會。當他們看到外麵紛繁複雜的世界,接觸到比自己更優秀、更具專長的人,認識到“強中還有強中手”,就不會為自己的一點點小成績而自負了。因此,家長要為孩子創造接觸社會的機會,看看外麵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井觀天,夜郎自大。

(4)不要過多地讚美孩子。老威特非常注意培養孩子卡爾·威特謙虛的習慣,他禁止任何人表揚他的兒子,生怕孩子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從而毀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有個地方的督學官到哥廷根的親戚家串門。他在來哥廷根之前,就已經從報上和人們的傳說中知道了小威特的事,就想具體了解一下小威特。於是,他托人邀請了威特父子。

老威特接受了邀請,帶著孩子一起去了,按照慣例,老威特提出條件,即不管孩子考得怎樣,絕不要表揚孩子。

那個督學官聽說孩子比較擅長數學,就準備考考數學。考著考著,督學驚訝地叫了起來:“哎呀!真是超過了我的學者!”

老威特連忙潑冷水:“哪裏,哪裏,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裏聽數學課,所以還記得。”督學官還不死心,又對小威特:“你再考慮這道題,這道題歐拉先生考慮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來。如果你能做出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說完,那位督學就拉著老威特的手退到房間的裏麵,對老威特說:“你兒子再聰明,那道題也很難做出來,我是為讓你兒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難題才出的。”

可是,督學官的話音剛落,就聽小威特喊道:“做出來了。”事實上,孩子真的做出了那道題。這讓那位督學官佩服不已。但他記住了老威特的話,不再表揚孩子了。

正因為老威特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優秀的孩子往往經不起表揚,表揚過多往往會導致孩子自滿、自負、不思進取。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避免表揚孩子,給了孩子更大的求知空間。

(5)適當的批評能幫助孩子克服自負的心理。正確麵對批評和建議是終身的學問。自負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處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要適度,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盜鈴、視而不見,而要客觀地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夠接受批評,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他在評論自己時常會出現偏差,原因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若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就能幫助孩子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