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孩子下否定預言

麵對令自己頭痛傷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一無是處,沒有一點長處,完全沒有才能。這樣的想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如果能使他們的興趣得以發展,他們一定能在這個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有許多名人在小的時候也很調皮,傷透了大人的心,可是,他們的家人從來沒有對他們失望過。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輕易對自己的孩子下否定的預言。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孩子是在周圍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中認識自我,尋找方向不斷前進的,家長對他們的評價至關重要,肯定的評價會使孩子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產生好的激勵作用;否定的評價會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麵可能反思問題,努力改正,但另一方麵也可能減弱自信,產生自卑。任何一個孩子,渴望被別人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過被否定的心理需要,這就是為什麽家長要堅持表揚為主、激勵為主的原因。

一個人的前途是很難預料的,今天有很多的成功企業家,在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還是農家子弟呢。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取決於主觀的因素外,還取決於外部條件和環境,那就是機遇。同樣,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還漫長,一個不管現在多麽平淡無奇的人,隻要對將來抱著“前途大有可為”的希望,就會激起無窮的力量。

據最近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不少孩子犯罪就是因為在家受到家長的藐視,而產生了挫折感。於是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自暴自棄。這是因為不論孩子的年齡大小,家長對他們前途的否定,都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打擊。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講的話,對他們更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即使沒有產生什麽不良的後果,在人格上也會形成極大的負數。

有一個上初一的孩子在日記裏這樣記述——

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倍加愛護和體貼,讓我感到生活是那麽的充實,又是那麽的愉快。可長大後,你們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但不理解我,還時常否定我,使我覺得無地自容。

記得一次數學考試,因為那時姥姥剛剛去世不久,媽媽心裏萬分難過。可我偏偏又沒考好,回到家後,我膽怯地從書包裏慢慢地拿出卷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您看了後竟然大怒:“78分,怎麽考得這麽差?你以後注定考不上大學。”您大喊著,我頓時嚇了一跳,一下子哭了起來。“還有臉哭,你隻能做乞丐。”您大喊道。我聽了哭得更厲害了。我因為生氣,拿著卷子,三步並作兩步,就走到屋裏,“啪”的將門關上。事後我覺得這樣也不對,於是就去向您認錯。

誰知,我剛想認錯,您就對我說:“去,你這個乞丐!”這句話使我深感痛心,我想這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考試,難道我真的就那麽無可救藥了嗎?我心裏亂得一團糟,覺得什麽都無法挽回。忽然之間,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廢人,再也沒有變好的機會了。我隻得走出裏屋,無力地推開自己的房門,靜靜地坐在那裏。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也正因為這樣,我的家庭變了,變成了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

親愛的爸爸媽媽啊,你們對我的了解還太少太少,我不希望在一個總是被批評、責備、否定的環境中生活。我想有個快樂的童年,也希望我們家能像以前那樣溫馨快樂。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因為看到孩子3歲了還不會說完整的話,就懷疑他智力是不是有問題;不要看鄰家孩子會背唐詩會計算,就埋怨自家孩子怎麽還不會;不要看到孩子上小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屁股坐不住,大腦就亮起了“紅燈”:會不會是得了多動症呀?於是四處求醫問藥;不要看到孩子考了80多分,神經馬上繃緊,急急網上求詢:我的孩子成績不好,怎麽辦呀!我都絕望了!

愛迪生上學才3個月就被老師責令退學,如果她的母親也和老師一樣對愛迪生失去信心和耐心,那麽就不會有今天的發明大王;愛因斯坦4歲多還不會說話,上小學後也被認為是低能兒,但他父親耐心的鼓勵一直推動著他不斷取得進步;美國曆任總統中,堪稱好學的威爾遜到9歲才學會26個字母,12歲才識字;小時候的達爾文在父親的眼裏簡直是遊手好閑之輩,整天打鳥、玩狗、抓蟲子,但最後父親還是放棄讓孩子學醫的願望而把自己融到孩子的愛好中去……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其實,孩子的希望不是毀在他自己的手裏,而是最先毀在他家長手中——因為他家長首先失去信心了。所以,永遠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要辯證地看待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成與敗,要接納眼前的現實,接受孩子之間的差別。

同時,家長要以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成長長河中的觸礁現象,以信任的眼光欣賞孩子的與眾不同,獨特個性。相信孩子能行,用欣賞的、信任的、鼓勵的、愛的眼光等待孩子成長。

我們都知道,個體的差異、先天的稟賦、後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間的千差萬別。就像人的手指頭有長短,孩子也是各有千秋。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指出人有八種智能:語言文字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內省智能。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智力結構和側重點。這就是為什麽有的孩子交際上如魚得水卻不擅長寫作;有的內向害羞但寫起文章妙筆生花;有的唱歌會跑調但數學卻很好;有的不喜歡畫畫偏喜歡體育運動……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是個“差生”,因為他總是調皮搗蛋,他的老師訓斥他:“咱這個班裏,最沒出息的就是你!”鄭淵潔不服氣:我作文好,我有想象力,咋就沒出息?果然,從未上過大學的他後來成了當代頗有影響力的童話作家。當有人采訪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麽時,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區,這是上帝賦予每個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也許,家長對孩子下否定的預言隻是想激發孩子向上的心態,可是,這樣的效果是非常糟糕的。年齡小的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自然會有些相信家長的話。他們會想:我就是這樣子了,再努力也沒用,不會有什麽改變了。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攻擊性行為增多,與家長衝突頻繁發生,從而使家長陷入更大的煩惱之中。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隻是有些家長比較明智,巧妙地度過了危機。聰明的家長在對待孩子時總是相信孩子是好的,相信孩子是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