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大學者胡適曾經說過:“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聖大賢大英豪大豪傑,或者是成為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可在其所處的家庭環境中辨別出來。”我們每一個人從脫離母體呱呱落地、降臨人世作為一個社會成員起,首先融進的便是家庭環境。可以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家長,尤其是父母,是孩子不可選擇的首任教師,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開端。嬰幼兒的頭腦像一張白紙,很容易塗上各種顏色。在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長和家庭生活對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會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極為深刻的烙印,難以消失。所以,家庭環境的營造,將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成為其成長的基石。

和諧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感到舒服和親切,他們從中感受到父母之愛和家庭的溫暖,身心便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如果家庭不和睦,孩子就會生活在冷漠的環境中,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

近年來,兒童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如果留意的話,就會發現,那些“問題孩子”大多出生於“問題家庭”。從這一點上也可以反映出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謂“問題家庭”範圍包括很廣,例如:夫妻不和,經常吵鬧;夫婦分居,子女分開;單親家庭,子女接受親情不全麵……總之,家庭存在問題的孩子,由於得不到正常的照顧和愛護,又得不到適當的管教和誘導,所以很容易形成偏激的性格,以致行為出現偏差,成為“問題孩子”。

這是任四年級班主任的李老師在一次家長會上列舉的事例:

數年前,我班裏有個公認的“差生”叫小英,她一向不喜歡學習,上課從不認真聽講,課後也從不認真寫作業。為此,我決定上門家訪。

經過幾番詢問,我終於來到了一幢兩層高的小樓前。一個50歲左右的婦女從二樓的走廊探出頭來,熱情地同我打招呼。她匆忙下了樓,卻沒有給我開前麵的門,反而帶我繞了一圈來到屋後。“哎呀,真是對不起老師,前麵的房子都出租給外地打工的了,我們平時隻能從這個小門裏出進。”她邊說邊邀請我進屋坐,可是哪裏有走道?門口堆放著亂七八糟的雜物,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我不便進屋,就在門口和她聊了幾句。原來她就是小英的母親,夫妻倆都主動放棄了外出工作的機會,隻是靠出租有限的幾間民房維持生計。

通過交流,我感覺到他們的家庭不是很和睦。夫妻倆都沒讀過幾年書,沒什麽文化。在許多問題上有很大分歧,感情基礎又不牢固,經常發生爭執,在小孩的教育問題上的意見也很不一致。爸爸較關心女兒,但在教育孩子方麵缺乏正確的方法,使得小英染上了很多陋習。媽媽對女兒隻是關心吃穿,覺得把她養這麽大已十分不易了,當孩子犯了錯誤時,隻用粗暴的打罵來教訓……

在回來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在這樣的特殊家庭中,小英能健康成長嗎?

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多麽重要的影響。很多家長在麵對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時,總是抱怨其“不爭氣”“沒出息”“丟臉”。可是,這些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不聽話,絕大部分責任還是在於家長,而非孩子。你是否為孩子提供過良好的家庭環境?你是否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付出過什麽?

歐美一些國家曾在20世紀做過探索幼兒成長因素的實驗,試圖為因戰爭而失去父母或其他各種原因父母無力撫養的孩子建立一些扶養機構,有政府官辦或私立的兒童收養中心、托兒所和個人領養等形式。研究結果表明:沒有任何代理機構(包括宗教性質的,專業護理等)有能力替代父母的親自撫養,不管這些機構受過多麽好的培訓,工作人員多麽有愛心,有多麽豐富的專業知識、多麽悉心去照料那些沒有家長的兒童。

是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斷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的,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家庭環境。作為家長,請切記,在生活中,你給孩子營造的是什麽樣的環境,孩子將來就容易成為什麽樣的人: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能。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有平和的心境。

是的,家長不能控製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與影響,但可以給孩子關愛與溫暖;家長可以沒有寬敞、漂亮的房子,但可以給孩子一個和諧、民主的家。所以,聰明的家長,請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