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言行的線路

為人處事之中,講信義才會有人信任你。也隻有做到一諾千金,你的事業才有望發展壯大並蒸蒸日上。

所謂恪守信義,即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麽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不僅僅增添他人的無謂麻煩,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華盛頓曾說過:“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位先賢告誡他人,因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諾別人,結果卻不能如約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任的。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信用、信義是很重要的,請看下麵一個小故事:

日本企業家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他就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

有一個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不到半個月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後,他發現他們公司賣出去的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貴,他想,同他訂貨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上訂貨單和定金,整整花了三天時間去逐個地找客戶,然後老老實實向客戶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貴,為此,請他們廢棄契約。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個顧客沒有一個與小池廢約,反而加深了對他的信賴和敬佩。此後,被小池的誠實所吸引,前來訂貨的客戶絡繹不絕,沒過多久,小池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大亨了。

誠然,辦企業、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如何賺?怎樣才能賺得多?賺得長久?這裏麵最關鍵的一條是先做人,後做生意。講信用,誠實經營,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並獲得豐厚的回報。講信用、守信義不僅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更是在體現對人尊重的同時,尊重了自己。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使人容易“寡信”的“輕諾”;我們更反對“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醜行!

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成也”,無論是治國持家還是做生意,講信用在其中必不可少。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前後一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你無法對一個不講信用、前後矛盾、言行不一的人判斷他的行為動向。這種人是無法與之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麽魅力而言。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方法。

卡耐基向人們講述過一個故事,題目為《把信帶給加西亞》,這篇文章最先發表在1899年,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為世人所知。紐約中央車站曾將它印了150萬份,分送出去。

被日軍在日俄戰爭時從俄國俘虜身上發現,於是它傳入了日本。在天皇的命令之下,日本政府的每一位公務員、軍人和老百姓,都擁有這一篇短文。目前,這篇《把信帶給加西亞》已經被印了億萬份,相信這個紀錄是無人能破的了。這篇文章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當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係。但是無人知道加西亞在古巴叢林裏的確切地點,所以寫信、打電話均不可能。美國總統必須盡快地獲得他的合作。

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隻有他才找得到。”

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羅文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布製的袋裏,封好,吊在胸口,劃著一艘小船,四天之後的一個夜裏在古巴上岸,消逝於叢林中,接著在三個星期之後,從古巴島的那一邊出來,又徒步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經曆千難萬險,終於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卡耐基說:我要強調的重點是,麥金利總統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麽地方。

卡耐基說: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塑造為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裏。年輕人所需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而非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聆聽他人的諄諄教導。要像羅文那樣,恪守信義,對於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卡耐基總結道:我佩服的人有很多,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個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存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裏,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村莊、鄉鎮,每一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急需這種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才。

“信義”二字,自古以來就被人們廣為傳頌,是優秀的傳統美德。為人處世切記不可處處謊言、虛偽待人;做人講信,處世誠實,會成其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