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表達的技巧

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人人都會努力表現自己來為自己爭取機會。麵試時,需要表現自己的優勢;開會時,需要表達自己的見解;人際交往中,需要表達來為自己贏得人脈;商業談判中,需要表達為自己贏得成功……不管是哪一方麵,都離不開表達。今天的時代,各個方麵都離不開信息交流,人們對一個人的了解最主要的就是來自被了解者的語言,有高超的當眾講話水平就能體現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閱曆經驗等綜合素質。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別人是不會在意,也無法了解的。

因此,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必須借助表達來體現自己。雖然說“沉默是金”自古以來就是被人們頌揚的品德,但是在今天,一個人如果隻會死幹事而完全不善言辭、笨嘴笨舌的,這樣是不利於做好本職工作的。在現實生活中,適度的沉默可以,但一味地認為沉默是金的話,就有失偏頗了。不善言辭的人雖然可以用沉默來避免暴露自己的缺點,但是他隻要一開口立刻就會露出破綻,所以,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培養自己表達的技巧。

一代宗師徐悲鴻,他人生中的機遇很多是用語言贏得的。1916年21歲的他報考複旦大學,校長召見新生時,其優雅的談吐給校長留下深刻印象,認為徐悲鴻是可造之才,後來給予他諸多勉勵與幫助。1920年他留學法國時,在一次茶話會上被介紹給法國當時最大的畫家達仰·布佛萊。徐悲鴻當即說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誨。”一句話便讓達仰感到這個中國青年的誠懇樸實,達仰立即將自己畫室的地址給了徐悲鴻,囑咐他每星期天的早晨到自己的畫室去。在第一個星期天,徐悲鴻去見達仰,同達仰談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達仰了解了其天賦和抱負後異常歡喜,竟忘記自己已是68歲高齡而開心地同徐悲鴻談起50餘年來的往事。得益於達仰的慧眼,徐悲鴻終成一代大師。

很多年輕人,因為不善言辭,所以從來不敢在眾人麵前發表任何講話,這樣,他都不給別人了解他的機會,怎麽能讓別人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呢?也有很多年輕人,認為表現自己便是好出風頭,於是他們選擇默默無聞。一個人,如果不“現”出自己的才華,別人就不了解你的能力,你也就不免產生“大材小用”或是“懷才不遇”的感覺。雖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在人才輩出的今天,你敢肯定你的光芒不會被別人掩蓋嗎?在今天這個社會,如果一個人還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則,那麽他的此生也很可能就默默無聞了。

語言是思想的外化,是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我們要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建設和發展,就沒有一天能離得開語言。因此,一味奉行“沉默是金”,乃是一種消極的人生狀態,善於表達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