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樸的語言是最美的溝通

據《歌德傳》記載:以《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等不朽名著蜚聲世界文壇的德國大詩人歌德,在青年時代攻讀的不是文學而是法學,曾獲得法學博士的學位,成了一名律師。

有一次,有人請歌德在法庭上擔任辯護律師。這位年輕的律師心潮澎湃,熱情很高,他一走上法庭,就發表了一通演說:“啊,如果喋喋不休和自負竟能預先決定明智的法院的判決,而大膽和愚蠢竟能推翻已得到證明的真理……簡直是很難相信,對方居然敢向你提交這樣的文件,它們不過是無限的仇恨和最下流的謾罵熱情下的產物……啊!在最無恥的謊言、最不知節製的仇恨和最肮髒的誹謗的角逐中受孕的醜陋而發育不全的低能兒……”

這一段“帶有一股熱情的行吟詩人的氣味”的辯護詞,辭藻華麗而很有熱情,充分顯示了歌德潛在的文學才能,可惜效果並不好,旁聽席上的聽眾公開表示對這種辯護的不滿,並不時發出低低的嗤笑聲,法官也微笑著搖搖頭。對方的律師抓住這個機會狠狠地駁斥和譏笑了他。

歌德被激怒了,隨即用一種“戲劇性的感歎”來繼續他的發言:“我不能再繼續我的發言,我不能用類似的這種瀆神的話來玷汙自己的嘴,對這樣的對手還能指望什麽呢……需要有一種超人的力量,才能使生下來就瞎眼的人複明。而製止住瘋子們的瘋狂——這是警察的事。”

這次連法官們也不能保持緘默了,法官向他指出,這樣的發言不能被允許,法庭上不能用這種語言來進行辯護。歌德的第一次出庭辯護就遭到旁聽者的非議,受到法官們的指責,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歌德思慮再三,終於放棄了律師的生涯,轉而從事文學創作。

少年時代起就才華橫溢、傲視一切的歌德,具有非凡駕馭語言的能力,但他的辯護為什麽卻失敗了呢?

歌德的辯護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用語華而不實,好聽卻沒有說服力。歌德的辯護詞在語言的形象、辭藻的華麗方麵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所選用的詞語形成一種文藝語體,用這種語體表達,簡直如同詩人在朗誦詩歌,戲劇家在琢磨台詞。而他作為律師,其角色也就變換了,優美的文學語言與他的角色發生了衝突,與法庭這一特定的場合嚴重失調,它根本不是辯護詞,自然也起不到辯護的作用。對於法庭來說,它隻是一堆無濟於事的“漂亮的廢話”,所以歌德辯護的失敗是必然的。

在平時的談話中,運用口才雖然不是法庭辯論,但同樣要摒棄那些賣弄辭藻、華而不實的話。質樸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華而不實的話往往令人生厭。

《戰國策》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姚賈麵對韓非的誹謗,用有條有理、邏輯嚴密的口才逐一辯白,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燕、趙、吳、楚四國結成聯盟,準備攻打秦國。秦王召集了大臣和賓客們商討對策。秦王說:“目前四國已經結成聯盟,對秦不利,我國目前正處於財力衰竭的狀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逃到其他國家去了,我們該怎麽辦呢?”大臣、賓客們都默不作聲。姚賈說:“我願意出使四國,破壞他們的陰謀,阻止戰爭爆發。”

於是,秦王為姚賈準備了百輛車和千兩黃金,讓他穿著自己的衣服,佩帶自己的劍。姚賈辭別秦王,拜訪四國。姚賈此次出行,不但阻止了戰事發生,還與四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秦王對此非常滿意,並封他為上卿。

韓非得知此事後,對秦王說:“姚賈攜帶金銀珠寶等貴重禮品,出使荊、吳、燕、代等地,長達三年之久,這些國家未必是真心與秦合作。姚賈是想用大王的錢財,私自結交諸侯、權貴,請大王明察。再說,姚賈身份低微,隻不過是魏都大梁一個守門人的兒子,曾在魏國有過偷盜的行為,雖然在趙國當過官,但是後來因種種原因被驅逐出境了,這樣一個人,怎麽能讓他參與國家大事呢?”

秦王將姚賈叫來說:“我聽說你私下裏用秦國的財產,去結交各國諸侯、權貴,有這樣的事嗎?”

姚賈說:“有這樣的事。”

秦王一聽,頓時大怒:“那你還有什麽麵目來見我?”

姚賈說:“昔日曾參孝敬父母,任何人都希望有這樣的兒子;伍子胥盡忠報主,每位諸侯都希望得到這樣的臣子;貞女擅長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這樣的女子為妻。我對大王忠心耿耿,可大王卻不知道,如果我不把珠寶送給那四個國家的諸侯,怎麽能讓他們歸順秦國呢?大王再想想,如果我對大王不忠,那四個國家的國君又怎麽能相信我呢?夏桀因聽信讒言,而殺害了忠臣良將關龍逢,紂王因聽信讒言,而殺了比幹,結果國**死。現在,大王又聽信讒言,以後還會有忠臣為您出力嗎?”

秦王說:“我聽說你是魏都大梁一個看門人的兒子,而且有過偷盜行為,雖在趙國做過官,但最後卻被趙國驅逐出來了。”

姚賈不卑不亢地說:“薑太公是一個被老婆驅趕出家門、連豬肉都賣不出去的齊人,在荊津時,即使做勞力都沒有人雇傭,可最終卻建立了豐功偉業。管仲隻不過是齊國邊界的一個小商販,在南陽的時候非常貧窮,在魯國時曾經被囚禁,最後卻幫助齊桓公建立了霸業。百裏奚隻不過是虞國的一個乞丐,其身價隻值五張羊皮,穆公任用他作為宰相,而使西戎各少數民族誠服。文公任用中山國的盜賊,而打了勝仗。這四位賢人,都沒有顯赫的身世背景,出身也並非高貴,甚至是曾被命運拋棄,可最終卻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得到了明主的重用。倘若人人都像卞隨、務光、申屠狄那樣,誰還能心甘情願為國效命呢?因此,英明的君主是不會計較臣子以往的過失、不會聽信他人讒言的,他們隻會考驗臣子們的能力,然後加以重用。大凡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人,不會聽信謠言,不會封賞沒有功績的人。這樣,臣子們就不敢用虛名欺騙國君了。”

秦王說:“的確如此。”於是,保留了姚賈的職務。

綜觀姚賈的自我辯白,有條有理、邏輯嚴密。我們在說理時,也要做到一件一件地來、一條一條地說,切不可東扯葫蘆西扯葉,讓人聽了雲裏霧裏。此外,不管引證了多少事實、典故,多少知識,都要納入邏輯的軌道,才能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離開了邏輯規則,再生動的事例,再迷人的故事,你的聽者都可能無動於衷。我們隻有用邏輯的法則,把要表述的思想、事例、典故等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組成很有邏輯性的講話,才能達到正麵說理的目的。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運用邏輯方法進行說理的時候,不能夠講歪理,說反邏輯,也就是將不正確的說成是正確的。事實勝於雄辯,任何不正確的事情一旦放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會露出馬腳的。沒道理的話聽者不服,有道理沒有事實,道理無所依托,聽者口服而心並不一定服。所以說理時要以事實為基礎。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向人講總結出來的一般原則,與介紹個性化的事例或實踐經驗相比,人們更容易接受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