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得與失

在得與失之間,演繹出多少衝動!

為了得到那概率近似乎零的500萬大獎,有銀行職員累計挪用公款數千萬打了水漂;為了搶回失去的戀人,有人不惜以身試法血刃情敵。他們內心隻有一個聲音:“我要得到。”或者是:“我舍不得。”

而實際上,生活當中的“得”與“失”都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人都必須辯證地去看待這個問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是令我們耳朵起了繭子的老話了,卻仍有很多人看不透、舍不得。

曾經有這麽一個發生在法國的偏僻小鎮上的故事。

小鎮上有一眼特別靈驗的泉水,常有神奇的跡象出現,能夠醫治好很多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失去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拄著拐杖,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小鎮上有人用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家夥,難道他來這裏是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話被退伍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那些人說:“我並非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腿,而是要他幫助我,讓我在失去一條腿後,知道如何去麵對眼前的生活。”

得到固然是令人感到欣喜的,然而一旦失去也並不可怕。為所得到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能夠做到正確的取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並獲取它,那才是完美的事情。當人們失敗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出現。芳心雖然容易憔悴,然而靈魂卻仍然堅強。

俗話說得好: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不得不失,不失不得。有時,你可能為一時的不如意而恨天怨地,可是,在你失去的同時,轉過頭來,看看你同時得到了些什麽?上天的分派必然是公平公正的,在你失掉財富、權力、愛情等的同時,你也得到了人生的感悟,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你能說,這不是一種收獲嗎?

與此相反,你青春得意,擁有財富、權勢,愛情、事業、前途……都一帆風順,你自己也揚眉吐氣,自以為是王者風範時,你同樣失去了些什麽?你目中容不下別人,就不會有朋友;高高在上,就不會有同伴;有錢且有勢,愛情就是蒼白的……在如此的情況下,你能說你是幸福的麽?你能說你擁有了全世界?

在人生的路上就是這樣的,需要我們看中的應該是人的德行修養和德才培養,而並不是一時一事的得與失。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萬不要把得失建立在情感取向上。那麽,怎樣才能及時地調整好心態,正確地看待得失,重新鼓起向前奮進的勇氣呢?這裏麵隱藏著一個不斷修正人生追求坐標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能夠辯證地去看待得失。保持幾分心理平衡,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辯證的思維方式,正確地看待人生得與失。其次,要提高自身認識以求平衡。不斷地調整失衡心態,通過對“付出”與“回報”的價值比較,來尋求一種恬淡的心理平衡。最後,是要對追求坐標做一個正確而又必然的修正。一個人帶著夢想走到這個世界上,所追求的必然是多元化的,如果因某些原定目標過高,而一時難以達到時,就應當審視一下自己的個人能力、人生機遇等條件,適時地去修正一下自己人生的追求坐標。

老子有雲:禍往往與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潛伏著禍。輕易就得到的不一定就是好事,然而失去了也不一定就是壞事,我們要正確地看待個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我們不應該為表麵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認識人,認識事物,都應該要認識到它的根本,得也應該得到真的東西,千萬不要為虛假的東西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是也要看一看失去的是什麽,如果是由於自身的缺點、問題所造成的,那麽,這樣的失又有什麽可值得惋惜的呢?

人世間的一切並不是我們所能夠掌控的,生命也是一樣,所以,得與失本身不重要。生活在這個世上,幾乎沒有人能從生下來到走完一生,都在衣食無憂和萬事如意中度過。每人都必然要麵對生命曆程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這些困難就是我們所說的“得”與“失”。既然是誰也免不了有得有失,那麽我們就需要有一個麵對得失時的心態。

因此,得意忘形、驕奢**逸、驚恐萬狀、惶恐沮喪等的處世態度,是那些心理狀態不成熟人的專利;而在當我們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臨危不懼,胸有成竹,心如止水”,衝動又怎會輕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