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見好便收

世事如浮雲,瞬息萬變。不過,世事的變化並非無章可循,而是窮極則返,循環往複。《周易·複卦·彖辭》中說:“複,其見天地之乎!”“日盈則昃,月盈則食”,中國人從周而複始的自然變化中得到心靈的啟示:“無來不陂,無往不複”,老子要言不煩地概括為:“反者道之動。”人生變故,猶如環流,事盛則衰,物極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安身立命應處處講究恰當的分寸。過猶不及,不及是大錯,大過是大惡,恰到好處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基於這種認識,中國人在這方麵表現出高超的藝術。常言說:“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廉頗做人太絕,不得不肉袒負荊,登門向藺相如謝罪。鄭伯說話太盡,無奈何掘地及泉,隨而見母。凡事留一線,日後好見麵。凡事都能留有餘地,方可避免走向極端。特別在權衡進退得失的時候,務必注意適可而止,盡量做到見好就收。

一個聰明的女人懂得適度地打扮自己,一個成熟的男子知道恰當地表現自己。美酒飲到微醉處,好花看到半開時。明人許相卿說:“‘富貴怕見花開’。此語殊有意味。言已開則謝,適可喜正可懼。”做人要有一種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時莫忘回頭,著手處當留餘地。此所謂“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傳》,謂安身立命當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時人以為智見。反其道而行,結果必適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愛利,人一旦為名利驅使,往往身不由己,隻知進,不知退。尤其在古代,不懂得知可而止,見好便收,無疑是臨淵縱馬。封建君王,大多數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做臣下的在大名之下,難以久居。故老子早就有言在先:“功成,名遂,身退。”範蠡乘舟浮海,得以終身;文種不聽勸告,飲劍自盡。此二人,足以令中國曆史臣宦者為戒。不過,人的不幸往往就是“不識廬山真麵目”。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總是春風得意。人生最風光、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最短暫的時光。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就像搓牌一樣,一個人不能總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後就是壞牌的開始。所以,見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贏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樣。與人相交,不論是同性知己還是異性朋友,都要有適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勢盡人疏、利盡人散的結局,同時友誼也隻有在平淡中方能見出真情。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即使是恩愛夫妻,天長日久的耳鬢廝磨,也會有愛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詞人秦少遊所謂“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不止是勞燕兩地的分居夫婦之心理安慰,更應成為終日廝守的男女隋侶之醒世忠告。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極生悲一語幾乎婦孺皆知,但一般人對它的理解,往往因快樂過度而忘乎所以、頭腦發熱、動止失矩,結果不慎發生意外,惹禍上身,化喜為悲。凡讀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致上可以領悟樂極生悲的含義。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雅致環境裏,從賢畢至,高朋會聚,曲水流觴,詠敘幽情,這是何等快樂!王羲之欣然記得:“是日也,天朗氣晴,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但是,就在“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之時,突然使人產生了萬物“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悲哀,於是情緒一轉:“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這是真正的樂極生悲。

類似的心情變化可以在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中進一步得到印證。蘇東坡與客泛舟江上,“飲酒樂甚,扣舷而歌”,這本來是很快活的,偏偏樂極生悲,“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偏偏又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八個字真是把一個人由樂轉悲之後的難言心境寫絕。飲酒本是一件樂事,但多愁善感的人飲酒,往往會見物生情,情到深處反添恨。正如司馬遷所說:“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

樂極生悲概括地講,是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和留戀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詳隋而言,是一個人對生活中好花不常開,好景難常在的無奈和悵懷。人的情緒很難停駐在靜止的狀態,人對世事盛衰興亡的更替習以為常之,心境喜怒哀樂的輪回變換也成為自然,人在縱情尋樂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虛傷懷,推之不去避之不開,因為歡樂和惆悵本來就首尾並列。所以莊子在“欣欣然而樂”之後感歎:“樂未畢也,哀又繼之。”人隻有在生命的愉悅中才能體會真正的悲哀。真正的喪親之痛,不在喪親之時,而在合家歡宴,或睹舊物思亡人的那一瞬間。人在悲中不知悲,痛定思痛是真痛。

在生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起承轉合過程中,人應隨時隨地、恰如其分地選擇合適自己的位置。孔子說:“貴在時中!”時就是隨時,中就是中和。所謂時中,就是順時而變,恰到好處。正如孟子所說的:“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鑒於人的情感和欲望常常盲目變化的特點,講究時中,就是要注意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是看他會不會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並不是懦弱畏難。當人生進程的某一方麵遇到難以逾越的阻礙時,善於權變通達,能屈能伸,心情愉快地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去追求,這事實上也是一種進取,是一種更踏實可行的以屈為伸,以退為進。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自不量力是安身立命的大敵。當一個人在一種境地中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退一步反而海闊天空。

適可而止,見好便收,是曆代智者的忠告,更是安身立命的藝術。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閑,人自不閑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