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而愚為大智

明代大作家呂坤在《呻吟語》中寫道: “愚者人笑之,聰明者人疑之。聰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詩》雲‘靡哲不愚’,則知不愚非哲也。”其意思是:愚蠢的人,別人會譏笑他;聰明的人,別人會懷疑他。隻有既聰明但是看起來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照字麵解釋,“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有大智大慧大覺大悟的人不顯露才華,外表上好像很愚呆。事實上,這既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大謀的回答。就前者而言,大智的人如同風一樣自由,無牽無掛,無拘無束,俗世的一切都在身外。就後者而言,是在人前收斂自己的智慧,一種混混沌沌的樣子,在小事上常常不如一般人精明,應變能力好像差一些。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現。假裝愚鈍,讓人以為自己無能,讓人忽視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時,可以不動聲色,先發製人,讓別人失敗了還不知是怎麽回事。做人應盡量避免顯山露水,不要成為別人妒忌的目標;愚蠢而危險的虛榮心滿足之日,就是一個人失敗之時。

另外,“大智若愚”,並非故意裝瘋賣傻,並非故意裝腔作勢,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虛,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方式,一種態度,即:心平氣和,遇亂不懼,受寵不驚,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隱而不顯,自自然然,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從從容容,看透而不說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裏都清清楚楚,明鏡兒似的,而表麵上卻顯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大智若愚既表現在人的麵部表情上,也表現在人的行為舉止上。大智若愚的人給別人的印象是,即:時常笑容滿麵,寬厚敦和,平易近人,虛懷若穀,不露鋒芒,有時甚至顯得有點木訥,有點遲鈍,有點迂腐。但我們需要切記: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因此“若愚”隻是一種表象,隻是一種策略,而不是真正的愚笨。在“若愚”的背後,隱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聰明大學問。而隻要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聰明大學問的人往往給人的印象是顯得有點愚鈍。因此,中國才有了“大智若愚”這個含有很深哲理意義的成語,從而也豐富了中國的人生哲學。

大智若愚,這的確是中國人五千年文明智慧的一大結晶啊!

撥開世上塵氣.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塵緣割斷,煩惱從何處安身:世慮潛消,清虛向此中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