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有的放矢,才能說進心裏

我們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失言是不可避免的。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語意含糊,缺乏清醒的目的。

談話不隻是一種社交上的需要,也不隻是為了互相認識和了解一下,而是要彼此傳達自己的意識和思想。所以,在說話時要首先明確自己的目的,要把話說明白,讓對方能夠聽懂、理解。

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請他參加一個團體,或者請一位醫生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或是買賣雙方談論生意上的事情,這一類談話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質的談話有什麽不同呢?在有些方麵,兩者是一樣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談話能力,你要能夠適應對方,盡可能了解對方的特點,你要有興趣,態度要友好而且真誠,等等。但有些地方卻是不同的,這類談話,每次都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一般來說,人們說話的目的,不外乎以下5種。

1.傳遞信息或知識

如課堂教學、學術報告、現場報道、產品介紹、展覽解說等一類的說話。

2.引起注意或興趣

多是出於社交目的,或為了與人接觸,或為了與人溝通,或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為了取悅於人,如打招呼、應酬、寒暄、提問、拜訪、導遊、介紹、主持人講話等。

3.爭取了解和信任

如人們交談、敘舊、談戀愛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進友誼,密切關係。

4.受到激勵或鼓動

旨在加強人們現有的觀念,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有時也要求得到行動上的反應,如讚美、廣告宣傳、洽談、請求、就職演說、鼓動性演講,以及聚會、畢業典禮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活動中的講話等。

5.能夠說服或勸告

諸如談判、論辯、批評、法庭辯護、競選演說、改革性建議等此類說話,大多力圖改變對方的某種觀念或信念,阻止對方采取某種行動。

堅持話由旨遣的原則,明確說話目的,是說話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目的明確,談話、社交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時甚至能夠使說話人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隻有明確了目的,才知道應準備什麽話題和資料,采取何種語體風格,運用哪些技巧,“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從而能夠有的放矢,臨場應變。若目的不明,不顧場合地信口開河、東拉西扯,對方就會不知所雲,無所適從。

明確了要表達的主要內容,還要通過語言進行傳遞,語言是否恰當、貼切直接影響信息傳達的效果。清晰準確的語言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說話人的原意,而含糊不清的語言會阻礙信息的有效表達,甚至被人誤解原意。

要想使語意清晰,一定要注意遣詞造句,恰當的用字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另外,適當的語句還能起到感染聽眾的作用。

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要善於鍛造自己的用詞,豐富的學識是準確的前提,平常我們要勤於積累。

每次與人交流之前,不妨先自問一番:“我要向對方傳達什麽信息?”或者“對方想要獲知什麽內容?”預先想一想自己的表達要達到什麽樣的效果,並把預期的效果當作目標,為之努力。

另外,在平時就注重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麵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並善於綜合概括。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交流語言,才能準確、精辟。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平時多下功夫。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口才好,並不是指他在別人麵前怎麽侃侃而談,而是說他的每句話都能說到點子上,能起到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