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待人友好的分寸

外國人所注重的“關心有度”中的“度”,實際上就是其個人自由。一旦當對方的關心有礙其個人自由,即被視為“過度”之舉。所以,盡管服務員滿腔熱情地為客人提供服務,客人不僅不領情,反而會流露出厭煩或不滿的情緒。

“熱情有度”,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直接同外國人打交道時,不僅待人要熱情而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

太熱情了也不好,因為凡事都應有個度。人是有差別的。有的人喜歡跟熱情的人交流,有的人卻不喜歡跟太熱情的人打交道,這是跟人的性格有關的。

與對方不是很熟悉的話,不要表現得太過熱情,太過熱情了反而可能讓對方覺得有點兒假。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做到底”,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讓彼此的關係融洽、密切。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係平衡的一種做法。

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是平衡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準則。

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麽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這樣才不至於因為讓對方內心的壓力過大而疏遠了你們的關係。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直發抖。為了取暖,它們想到了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它們緊緊地靠在一起,但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就各自跑開了。第二種方法是圍著火堆取暖。它們點起火堆,但由於彼此離得太遠,火堆很快被風吹滅了。

天氣越來越冷,它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又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它們反反複複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的兩種痛苦之間掙紮。

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出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孔子一生非常注重與人的交往,也很注重交友原則。孔子認為,交友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也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

畫家鄭板橋在結交朋友方麵很注重交情,同時也與朋友親疏有度,保持恰當的距離,對朋友去留、結交和散夥都順其自然,所以深受文人雅士推崇。君子之交,應重在心靈的交流。朋友之間的交流應“淡而不斷”。交往過密便有勢利之嫌,而斷了“交往”,時間便會無情地衝淡友情。

結朋交友,親疏有度,是一種健康有益的交友態度。太親近,會使人覺得為友所累,讓朋友覺得自己是個負擔;而太疏遠,又會使朋友感到形同陌路,失去作為朋友的本來意義。

交友的最佳狀態就是掌握親疏的尺度,在若有若無間體會交友的樂趣,領悟甘苦參半的人生真諦。

凡是與人做過交易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大的買賣還是一件地攤貨的交易,如果買賣雙方不是你情我願、相對買賣公平是很難成交的。特別是作為銷售方,在買方快要跟你達成購買協議的那一刻,你一定要沉得住氣,最好裝得不太在意這樁買賣。你越是平靜,越是能順利地完成交易,越是能促成買方的購買行動。

假如銷售方在此環節表現得眉飛色舞或者很急迫,特別是對買方異常地熱情的話,往往會弄巧成拙,讓買方心裏不安。

這買賣之間就是個鬥智鬥勇的“博弈”,所以,無數銷售談單技巧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促成環節切忌畫蛇添足。

此時此刻,業務員就是要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談的不談,不該做的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