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

如果有人問你,“你會說話嗎?”你肯定會很氣憤,太小看人了,說話誰不會。誰都知道,在人類發展的曆史上,特別是從猿到人的轉變中,會說話就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大特征,就是人類從猿進化到人的一大飛躍。

可是,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人在指責他人“你會說話嗎?”這是為什麽?是因為這些人沒有用恰當的表達方式把自己想說的表達明白,或者是不應該實話實說的時候說了實話,結果把事情搞砸了。

魯迅在《立論》中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全家都高興極了。滿月的時候,家人把孩子抱出來給客人看。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於是這個人得到了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於是這個人收回了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於是這個人得到了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雖然死是必然現象,可是在主人萬分高興,想聽到許多歡樂、吉祥、喜慶的話語,圖個“好兆頭”的時刻,居然有個傻得不透氣的家夥竟然說“這個孩子將來是要死的”,這種實事求是未免太煞風景了。

盡管魯迅在這篇文章中的寓意不在於此,是諷刺在當時黑暗的時局下,人們要想說實話、說真話是難上加難。可是,把這個故事用在生活中的話,先生就是在告誡人們,說話應該審時度勢,合乎場景規矩禮數。

有一位中文係畢業的教師,不論在講台上侃侃而談還是參加各種活動,他的發言都很精彩。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很會說話的人卻因說話不到位把應該辦成的事情辦砸了。

一天,親戚托他為孩子找一所好點的學校。他一口答應下來:“沒問題。”本來,自己就是搞教育的,又是省級師範學院畢業,在市屬各個學校幾乎都有他的同學,讓一個學生入學簡直易如反掌。於是,在一個晚上,他先去一個自己看好的學校了解情況,因為他擔心自己的老同學總是錦上添花,無法了解該學校的真實情況。

當他來到學校門前時,裝作自己是學生的家長,先和傳達室的老頭聊了起來。他想從這個最基層的地方了解實情。

可是,沒想到的是,當他說完學生的情況後,門衛老頭竟然一口拒絕說:“像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們學校恐怕不會接受。”雖然一個看門老頭不能決定學生是否能入校,但是讓他一口回絕卻是有原因的,這位教師說話時沒有注意方式,透露出的都是對孩子不利的信息。他在和門衛老頭的談話中說到該學生有些偏科,而且愛打遊戲,缺乏自我約束力,因此,頭疼無奈的家長才想到讓孩子上管理嚴格的寄宿學校。

盡管這位教師說的都是大實話,可是在門衛老頭聽來,這孩子有很多缺點,這樣的學生很可能是其他學校都不收所以才找到這裏的,因此,他自作主張先代表校長發表了意見。

這樣的後果,是這位自詡口才好的教師萬萬沒有想到的。他本來還想說出一番大道理,諸如: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再說小孩子發展空間大,主要是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否對頭;如果學生本身學習好,素質高,還需要老師教育嗎?學校如果隻接受好學生不是太勢利了嗎?可是,這番道理對門衛老頭說又有何用?因此,這位教師很後悔自己沒有注意說話的方式。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說話不是自說自話,不是像背課文一樣流利幹脆、朗朗上口就行;也不是麵對學生講課,隻要他們被動地接受就可以;更不是像那種比較專製的家長,居高臨下地訓斥一番就能達到目的。說話就是平等地溝通,如果不注意對方的態度和感受,有時候,看起來希望很大的事情恐怕也辦不成。

在職場上,也有一些不會說話、表達不到位的人。比如,和領導相處時,他們時常會說出一些令領導不快的話。他們對領導說:“你辛苦了!”或者“你的做法真讓我感動!”這樣的話本來應該是領導對下級說的,一旦由下級對上級說,就像淩駕於上級之上一樣,上級心中怎會爽快?還有些人對領導說:“這事你不知道!我知道!”這樣的語氣太唐突,表達方式太直接,也不太合適。

再如,不經意地對領導說:“太晚了!”這句話的意思在領導聽來可能是嫌領導的動作太慢,誤事了,有明顯責備的意味,領導也不會高興地接受。另外,對領導說:“不行是不是?真沒勁!”這句話明擺著是對領導的不尊重。這些就是說話不講方式、表達不恰當的典型表現。對於這樣的人,怎能說他們會說話,口才好呢?可想而知,在上級的心目中,會給他們打下怎樣的印象分。

不論在職場還是在社會交往中,要用語言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又不至於讓他人產生誤解,的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