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言簡意賅體現對人尊重 說話要把握分寸,恰到好處

說話要把握分寸。話多了不僅不甜,還會讓人厭煩,如果是在商務合作中,對方也許會從你那些多餘的話中聽出不利的信息,從而停止合作。

美國一位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曾經計劃在中國某大城市投資建廠,因而,前來中國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我國某大型企業有幸接到這位外商拋出的“繡球”。

外商對該企業進行了一番考察後,頗為滿意,尤其對該企業的領導頗為欣賞。這位領導精明能幹,通曉經營,外商似乎從他身上看到了合資企業的光輝前景。

萬事俱備準備簽約時,該企業領導又頗為自豪地侃侃而談道:“我們企業雖然隻有2000多名職工,但是去年共創利潤700多萬元,在本市企業中名列前茅啊……”聽到這兒,外商掐指一算:7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90多萬美元,2000多人一年才賺這麽點兒利潤就引以為豪,目光有些短淺了吧?似乎不是幹大事業的胸懷。

於是,外商覺得如果與他合作,離自己預定的利潤目標差距太大,很難談得上跨越式發展,於是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

這個例子說明:說話越多,漏洞可能就越多。那位領導最後那些畫蛇添足的話,不僅暴露出了他自身的弱點,更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試想一下,如果那位領導不說最後那幾句沾沾自喜的話,結果也許會是另一番景象。

為什麽言多必失呢?首先,任何一個人都客觀存在一定的語言失誤率,從概率的角度來說,“言”的基數越大,失誤的絕對數目就會越大;其次,言語過多,難免把時間與精力側重在“說”上,給思考留的時間與精力過少,必然會增加語言的失誤率。總是滔滔不絕地說話,言語中就自然而然會暴露出許多問題。例如,你對事物的態度,你對事態發展的看法,你今後的打算等。這樣一來,對方對你有了更全麵、立體的了解,他們或許會發現,原來對你的好印象是經不起推敲的。

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感受,一個陌生人往往在說第一句話時就讓人形成了對他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為了給對方一個好的印象,少說話是較好的辦法。因為你和對方彼此不太熟識,沒必要推心置腹多說;另外,因為彼此不熟悉,你認為很好理解的話語對方也許會產生誤會;少說話也可以適當掩蓋一下自己的一些缺陷。等到對方和你交往加深了,即便暴露這些缺陷,對方也能理解、包容。

另外,話語太多也容易給自己招致災禍。試想,如果對身邊一些看不慣的事情濫發議論、不加節製、不計後果,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以訛傳訛,這樣就會給自己造成很多負麵影響。如果為了表現自己的口才,不分場合地信口開河、誇誇其談,遲早都會吃虧。

因此,說話要把握分寸,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應該做到心中有數,說得恰到好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對方明白你所說的意思,這才是口才好的人,這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