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說服就是得到對方的認可

說服對方,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施加影響力的過程。我們都渴望自己有能力去說服他人,贏得他人的信賴和支持,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但真正的說服對方,並非就是驅使對方按照自己的觀點行事,而是成功地讓他人認可你的想法,然後去處理或者實現某個目標。真正將對方說服,他的內心深處會讚同你的觀點,並且信賴你的言行。

寧做“過頭事”,莫說“過頭話”

有句話說得好:“寧做過頭事,莫說過頭話。”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做了“過頭事”,哪怕後果嚴重,但事情已然發生,大家生過氣之後也就順其自然,接受了這個結果。但是說了“過頭話”的後果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你給人希望又讓人失望時。在事情的結果尚未產生前,因為你的“過頭話”——比如過高的承諾,對方就像等待考試成績一般忐忑、緊張、猜測……人們對你的用心越多,失望就越大,對你的信任度便越來越低。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或者極度渴望拿下單子的生意人為了抓住稀缺的機會,都喜歡說下豪言壯語,誇大自己,讓別人肯定自己的實力,生怕機會溜走。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說服和取信他人之前,一定要實事求是。這是一條基本原則。如果沒有一定能力,還是不要輕易許下諾言的好。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說的話,又怎麽能奢求別人會相信呢?

有一家製藥公司招聘銷售經理,一位年輕人前來應聘。他對董事長說:“我是生物製藥專業的高才生,在這一行當摸爬滾打已經好多年了,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更擁有很多的人脈。我萬分希望加入咱們公司,在咱們公司大展宏圖。也希望貴公司給予我一定的自主權,在我的帶領下,咱們公司今年至少能拿下100萬元以上的業務額。”董事長看他儀表堂堂,又信心百倍,十分高興,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匹千裏馬,立刻任命他為地區銷售主管。沒想到的是,他並不像自己說得那麽出色,業務開展得也不夠理想,一年內僅完成了60萬元的業務額。董事長大失所望,立刻撤銷了他的經理職務。

第二年,又有一位年輕人前來應聘銷售經理。這名年輕人很穩重,他告訴董事長:“我大學畢業沒有多久,不能說在這個行業有多少人脈和經驗。但我願意學習,更是真心熱愛這個行業,希望您能給我一個機會。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董事長見他言語誠懇,作風踏實,心裏十分喜歡,就同意讓他先幹一年試試,先長一長經驗,看其表現再做安排。這一年,這名年輕人勤快又認真,一年內完成了50萬元的業務額。董事長對他大加讚賞,並且提升他為地區經理。

一個完成了60萬元的業務額,另一個僅完成了50萬元的業務額,結局卻是一個撤職一個提升,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同。這便是期望值不同造成的結果。在說服他人時,我們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自己能兌現的保證。如果一味地炫耀自己,誇下了海口,卻不能兌現和證明自己的實力,隻會讓人產生被欺騙的感覺。

相信自己說的“理由”,但更要相信“自己”

洛克菲勒曾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一個人如果不自信,我很難相信他能做成什麽事情。”在企圖說服別人時,我們需要真誠待人,也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但這並不代表在交談中你就一定要“低人一等”。自信不僅是每個人生來的權利,是你的底氣,而且當你不夠自信的時候,沒有人會被你打動。就像洛克菲勒推崇的,自信是一個人成事的必備素質。隻有你相信自己所說的理由,相信你自己,才有可能反過來去打動別人。

說服與被說服,是溝通中永恒的主題。在日常生活的聊天和商業對話中,說服都是一個主旋律。在這個過程中,“平等”和“自信”是你應該具有的兩種態度。現實中,當有求於他人時,有的人經常先入為主地將自己處於卑微的地位。最明顯的表現方式就是低聲細語,沒底氣,害怕被拒絕。顯然,這樣的方式並不可取。

史密斯說:“很多人在談判中落得一個失敗的下場,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的公司實力不行,隻是因為談判者本人沒有自信,自己的觀點都沒辦法說服自己,也就注定了談判的失敗。”

所以,當我們需要通過說服他人的方式達成一定目的時,與其戰戰兢兢、口氣卑微、滿臉討好地表達想法,倒不如鼓起勇氣,大膽講話,坦率直接地說出自己的意願或者目的。語調平緩和低聲下氣,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前者讓人看到了信心,後者傳達的則是膽怯畏懼。即便你是求人幫忙,比如借錢,開口時也要有一條基本的原則——懷揣一顆強大的自信心去和對方開口,才有最大的成功概率。畢竟,隻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別人才會相信你。

真誠勝過千言萬語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說:“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隻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麽的。”

這表明,在說服的對話中,真誠的態度遠遠比舌綻蓮花的語言技巧更有效。真誠也是聊天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喜歡和與人為善、待人坦率的人交往,不喜歡那些虛偽的人。真誠,總是獲得他人信賴的不二法門。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和創立相對論後,贏得科學界的普遍讚譽。許多人希望能夠為他寫傳記或作畫像。但愛因斯坦並不喜歡這些浮名,也不願意成為他人賺錢的工具,拒絕了紛紛登門的大畫家和記者。

最後,愛因斯坦卻出乎預料地接受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畫家的請求,同意他為自己畫一次像。事實是,愛因斯坦起初像往常一樣拒絕了小畫家:“不好意思,我不是很喜歡畫畫像,平日裏時間也不充裕。”“愛因斯坦先生,我的家庭並不富裕,我真的很需要靠為您畫像來賺取費用。”小畫家十分真誠地說。“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愛因斯坦看著這個孩子坦誠的表情,便改變了主意,決定幫助他。

說服的目的不是為了驅使,更不是為了欺騙,而是為了互利共贏。愛因斯坦正是因為那名小畫家說了實話——畫畫是為了賺一筆錢養活家人,才答應讓他為自己畫像。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情況下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取信於人,都喜歡說一些謊話。以假話取信於人,說服於人,本身就透露著一股不真誠,是無法讓人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