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慧眼,識別真偽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對人心的識別,就像《霧裏看花》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麵對紛繁複雜的人際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擦亮慧眼,讓自己具備一雙能看透人心的慧眼,盡量準確地判斷人、識別對方的真偽信息。

現代社會可以說是千變萬化,越來越複雜,現實也越來越殘酷,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人心也越來越深不可測。為此,看人識人就顯得越發重要。俗話說,成在識人,敗也在識人,隻有慧眼識人,才能使一個人獲得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事實上,如果我們有辨認的智慧,當然就不用擔心被人欺騙,因為假的終歸是假的,永遠成不了真的。當然,慧眼有時候也會蒙上微塵,進而影響自己的觀察及判斷分析能力,這時候你需要擦亮自己的慧眼,讓它不再蒙塵,重新恢複明亮銳利,用慧眼判斷事情的真偽或人的真偽。假的隻能被沒有智慧的人錯認,而沒有智慧的人常常將真的也看成假的。所以,要明辨真偽,我們需要一雙慧眼。

在現實生活中,看錯人是最糟糕的,也是極容易犯的錯誤,與其在貨物的品質上上當,還不如在貨物的價格上受騙。與人周旋和與其他的事比起來,更需要慧眼識人、相人,洞悉他人的內心。

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麵對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群,應該怎樣認識他們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就一雙慧眼,能夠準確地識人、相人。

果戈理的小說《欽差大臣》所描寫的就是市長等高官不辨真偽,把一個騙子當成了欽差大臣而引出的一係列的醜劇。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我們看人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做到識人於微。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隻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後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了,隻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

呂元膺以一棋子認人,可謂識人於微,毫厘不爽。這裏麵有什麽玄奧的道理嗎?沒有,古人說:“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一個人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如何,並不一定要等到這個人犯了大錯誤才顯示出來,其實從這個人對很多細小問題的處理上就能有所反映。

識人本應於細微處,但現實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忽視這一點,以致犯下用人失察的錯誤。比如宋朝的蔡京,在王安石執政推行新法時,他積極響應,從而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提拔。當王安石失勢時,他便很快投身到保守派一邊,反對改革。其實蔡京這個人向來就愛耍兩麵派,而王安石卻疏於對其細微處的考察,以致上當受騙。

總之,相人是一門深奧的哲學,必須像研究學問那樣深刻地研究人。就像西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的那樣:“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

所以,人就好比一本書,隻要我們能夠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我們是完全可以把人當作書一樣拿在手中閱讀的。同時,我們也完全可以洞悉人的本性,進而能夠用一種熱情與自信的態度去麵對芸芸眾生。

一旦練就了識人的眼力與心力,讀懂人性中的真相,具備洞悉人心的本領,也就意味著你可以看透生活中的人與事,勘破一個人的真偽。讓我們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觀人於細致,察人於無形,輕而易舉地識別他人,深入細致地了解他人的內心動態,體味人情世故的冷暖,並且能夠分辨事情的真偽,比較準確地洞悉隱藏在一切假象後麵的真相和奧秘。這樣,我們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冷靜而坦然地麵對各種挫折和磨難。同時,也才能夠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始終把握主動權,左右逢源,一帆風順,順利地繞過生活中的險灘,躲過四處碰壁的危境,消除危難,讓自己更加從容地融入社會中,遊刃有餘地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識人心理學就是教會我們從一個人的外貌特征、衣著打扮、言談話語、行為舉止、興趣愛好、生活細節等方麵來洞悉他人內心世界的技巧,從而輕鬆識別他人的本質。同時也讓我們的言談變得更為得體,舉止更為大方,處事更為機敏而自信,能夠更為灑脫自如地遨遊於人生的廣闊天地之間,獲得生活與事業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