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挫折心理學:頑強、無畏、拚搏 苦難讓生活更絢爛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燦爛的鮮花,也有密布的荊棘。在這段旅途上,每個人都不免遭受挫折,而生命的價值就是堅強地闖過挫折,衝出坎坷,將荊棘踏成平坦之路。

生活中如果都是順利沒有挫折,那將是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如果都是香甜,那豈不是單調。生活中隻有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才能使我們生活得有滋有味,而唯有苦難才能夠調劑出生活的真正滋味。

苦難對於人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一種是對生活艱辛的消極埋怨,一種是對生活的珍惜。在苦難中生存過的人,往往會對生活心存感激,他們會把它當作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他那淨化了的心靈在喧囂塵世中得以喘息。苦難的磨煉對於人的意誌是一種考驗,它會讓人迅速成長,對生活產生不同的理解。

諾貝爾生物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巴雷尼就是在曆經磨難的人生中成為科學巨人的。

巴雷尼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父親是一名小職員,終日為生活奔忙。在家裏的6個孩子中,巴雷尼是老大。從幼年起,巴雷尼就飽嚐生活拮據的苦。

更為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骨結核。由於得不到很好的治療,他的膝關節永遠僵硬了,小小年紀便落下殘疾。幼小的巴雷尼無法接受這個現實,但此時,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堅強的男子漢,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嗎?”

聽了母親的話,巴雷尼的心中一下子充滿了無比的勇氣,他以堅定的眼神告訴母親,他一定能夠戰勝自己。

從那天開始,母親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幫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母親得了重感冒,但她仍然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就這樣,巴雷尼的病情終於因體育鍛煉而得到控製。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他決心要成為一代名醫,用高超的醫術去解救千千萬萬像他這樣殘疾孩子的痛苦。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終成為191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用以獎掖後人,讓他們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起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諾貝爾1833年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幹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於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後來,一場大火又燒毀了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便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於生活艱難,諾貝爾一出世就體弱多病,身體不好使他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歡快,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的父親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幾乎是在轟隆轟隆的爆炸聲中度過了童年。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隻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那裏,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隻好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讚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隻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認真地思索,凡是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為了使他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裏,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思維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就這樣,在曆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曆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

苦難,不是失敗的理由,隻有在大風大浪中依然揚帆啟航的小船,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當我們經曆了大風大浪,那才是真正的成熟。挫折,將使我們更有出息,將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挫折是我們生活中的苦味,有了這種苦難的味道,生活才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