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樂於接受批評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人往往都是喜歡被人誇獎的,很少有人喜歡被別人批評。有時,別人的批評不是對我們個人本身的不滿,而是對我們做事或是對人態度的不滿,他們的批評是對我們做事的建議,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評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存在著哪些不足和缺點,以便能逐步彌補和改掉它們,從而使自己不斷完善。

西方諺語說:“恭維是蓋著鮮花的深淵,批評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聽慣了誇讚之詞的人常常狂妄自大,隻有虛心接受批評的人,才能改正缺點,提升自己。所以,我們必須養成虛心接受批評的習慣。

據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的一項專題研究證實,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挨過批評,身邊總是表揚聲、讚美聲,那麽他一定會變成一個“糊塗的脆弱者”。他就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是自己的長處,什麽是自己的缺點。他就不知道怎樣揚長避短,怎樣發展自己。同時,他會變得更柔弱,難以承受任何的外力和打擊。

有一位香皂推銷員,主動要求人家對他提出批評。當他開始為高露潔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自己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因此每當他推銷失敗時,他會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麽地方做得不對,是表達得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足?有時他會折回去問那位商家:“我不是回來賣給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見與指正。請你告訴我,我剛才什麽地方做錯了?你的經驗比我豐富,事業又成功。請給我一點指正,直言無妨,請不必保留。”他這個態度為他贏得了許多友誼以及珍貴的忠告,後來他升任高露潔公司的總裁。

由此看來,批評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人都要樂於接受批評。比爾·蓋茨認為,一個人無論什麽時候都要虛心接受批評,尤其是成長中的年輕人。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剛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評;有的人虛懷若穀,有批評必一概采納;有些人當麵千恩萬謝地接受,轉個身卻忘得一幹二淨;有的人當麵硬不認錯,死要麵子,背地裏卻能小心地檢討。

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這樣說:“難道你的一切隻是從那些羨慕你,對你好,常站在你身邊的人那裏得來的嗎?從那些批評你,指責你的人那裏,你學來的豈不是更多?”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別人批評你,而要勇於接受批評,欣然接受批評。

不過,接受批評,這是一種最難培養的習慣。所以,如果有人批評你,這時不要先替自己辯護。事實上,沒有人喜歡挨批評。在內心深處,我們都明白,批評是提高業績,了解實情並避免災難性決定的關鍵,但這是件痛苦的事。提出批評需要勇氣,而接受批評則需要更大的勇氣。能在事後感謝批評者的人,就是非常偉大的了。

那麽,麵對批評我們應該持什麽樣的態度呢?答案很簡單,虛心地接受,小心地選擇,衷心地采納。

李特爾是18世紀德國地理學的開創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輕的批評者——弗勒貝爾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爾非但不嫉恨和打擊這位魯莽的批評者,反而把他的批評文章推薦給一家著名的學術刊物,而且他本人還在公開發表的評論裏,對這位青年學者的“敏銳頭腦”和“真摯思想”大加讚揚。後來弗勒貝爾來到柏林,李特爾還熱情接待,為他安排當時他極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術權威,如此對待一位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的後生,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讓我們認真坦然地麵對批評吧。接受批評才能提高自己,才能鍛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