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互補者請益的藝術: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並不是隻有性情相投、誌趣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愛好不一的人結為密友的並不少見。這種類型的朋友被我們稱為“互補者”。

互補的人可以成為朋友,並在事業上互相促進。

1953年3月7日,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裏克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終於將他們想象中的美麗無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DNA結構的發現是科學史上最傳奇的“章節”之一,沃森和克裏克也因此打造了科學合作史上的“完美雙璧”。

盡管沃森和克裏克是相異的一對,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之間默契的配合,他倆正像DNA鏈中的互補堿基一樣。

他們的性格並不相同,沃森的發散思維獨步天下,經常能有異想天開的創舉,對他來講,沒有思維和科學的框架,天馬行空一樣,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而克裏克正好相反,以嚴謹的邏輯推理著稱,沒有用嚴密的推理得出的結論,是不會被他認可的。

但是,他們確實是互補的一對。沃森的突發奇想,經過克裏克的嚴密論證,造就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問世。假設他們分開來研究,就不可能取得這麽大的成就。

可見,“性格互補”也可以成為事業進步的一種助力。能擁有一位性格不同的互補者朋友,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們必須帶著欣賞的眼光看互補者,努力尋找他們的優點,因為隻有這樣,“互補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歌德與席勒之間的友誼向來為人稱頌,歌德就是一個善於發現朋友優點的人。

歌德比席勒年長10歲,當席勒還是一個小青年的時候,歌德已名揚天下。作為後起之秀,席勒的才華並不亞於當年的歌德,他21歲就以劇作《強盜》一舉成名,接著又寫了《陰謀與愛情》等三部風靡一時的悲劇。

文人難免相輕,兩人相處不再如從前那樣長期共存自如,感情上也產生了距離。不過歌德畢竟具有偉大的胸懷,他欽佩席勒的長處——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專心致誌努力創作,同時忘記了席勒的短處——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若幹年後,他還保持著與席勒深摯的友誼。他對席勒說:“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複活了。”

兩人在寫作上多次合作,成為終身好友,死後還同葬在一起。

歌德與席勒的友誼長青很好地詮釋了這樣的真理:“忘記朋友的缺點,記住朋友的長處。”當席勒傲慢的缺點傷害到歌德的自尊時,歌德將它忽略;當席勒專心致誌的優點刺激了歌德的創作**時,歌德將它永遠記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在交往中,我們總是吹毛求疵,雞蛋裏挑骨頭,大家相互指責、相互埋怨,則隻能破壞朋友之間的感情,進而阻礙自己的進步。相反,如果人們能夠心存感激地記住朋友的優點,寬容地忘記朋友的缺點,才可能使關係更加親密,從而促進我們生存質量和個人能力的提高。

社交心理點撥

互補的類型

第一類是需求互補。每個人在特定條件下的具體需求不盡相同,這使得人與人之間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互補,這是友誼關係得以建立的基礎。一個人若打算從事某項工作,或者籌辦一個小企業,那麽他一般會選擇與具有他所缺乏的才幹和能力的人合作。比如,你是個技術員,你會找一個在管理方麵是行家的人合作,這樣,兩者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有利於事業的發展,這種互補形成了人才最佳配合。

第二類互補是作風和性格上的互補。這是指,雙方作風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對待另一方的方式和態度,並不影響另一方以個人的心願處世行事,甚至有助於他實現自己的願望。如一個控製欲強烈的人與一個依賴性較強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風和性格上可以互補的一對夥伴。因為這樣兩個人在一起,前者的控製欲可以得到滿足,而後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