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認識你自己 發現潛在的自我

一個小男孩,見了一棵自認為不同凡響的大樹就圍著轉,這邊看看,那邊瞧瞧,父母以為他在玩耍,卻聽他嘴裏嘀咕著:

“像天鵝!”

“像扇子!”

“哦,又變了,像鹿角!”

後來,這孩子成了出色的盆景園藝師。

潛在的自我總會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發現了潛在的自我,也就發現了自己內在情緒的變化。

認識並把握了自己的情緒,便能指導自己的人生,從而主宰自己的人生。然而,體察自我需要莫大的勇氣。

在生活中,有的人樂觀向上,有的人卻悲觀絕望,究其原因,是他們觀察和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不同。

根據這種不同的方式,心理學家邁耶將其分成幾種類型。

自我覺知型:一旦情緒出現,自己便能覺察,這種人情緒複雜豐富,心理健康,人生觀積極向上。情緒低落時決不輾轉反側,纏綿其中。自我覺知型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難以自拔型:這種人卷入情緒的低潮中無力自拔,聽憑情緒的主宰。情緒多變,反複無常,而又不自知,常常處於情緒失控狀態,精神極易崩潰。

逆來順受型:很了解自己的感受,接受認可自己的情緒,並不打算去改變。這類人也被稱為認可型。

認可型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樂天知命型:整天開開心心,自然不願也沒必要去改變;另一種是悲觀絕望型:雖然認識到自己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中,但采取不抵抗主義,抑鬱症患者就屬於這種類型,他們束手待斃於自己的絕望痛苦中。

高情商者是自我覺知型的人,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狀態能進行認知、體察和監控。他們具備自我意識,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緒的幹擾而迷失、誇大,或產生過度反應,能在情緒紛擾中保持中立自省。

能認知自己心緒不佳的人多半有意擺脫,但不一定會克製衝動。

例如,和別人發生了衝突,你心裏十分惱火。你一再克製自己想揍他的過激行動,受到自己的勸阻,卻不能澆滅你心中的怒火,你可能仍專注於引發憤怒的根源。

如果自覺地抒發強烈的負麵情緒會有效果,如果你能清楚地知道“我現在的感受是憤怒”,便擁有較大的轉變空間,可以選擇發泄,也可以決定退一步。對於情商高的人來說,後者是他們明智的選擇。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龍在自述嚴重抑鬱的心境時,也有十分生動的描述:“我感覺似乎有另一個自我與我相隨——一個幽魂的旁觀者,心智清明如常,無動於衷,帶著一絲好奇,旁觀我的痛苦掙紮。”

有些人在自我體察時,的確對激昂或困擾的情緒了然於胸,從自身的體驗向旁邁開一步,仿佛另一個自我在半空中冷靜旁觀。

“我在憤怒麵前不能自已了!”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情緒。

在這種場景中有兩個“我”,一個身臨其境怒火中燒的“我”,一個旁觀的“我”。旁觀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來評判自己的情緒。這時候他與自己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距離,是以一種鳥瞰的方式來打量自己。

與身處其中的“我”保持一定的距離,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實的情緒。

一般來說,高情商者都是通過兩種途徑了解自己。

一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他人評價比自己的主觀認識具有更大的客觀性,如果自我評價與周圍人的評價相差不大,表明自我認識能力較好,反之,則表明在自我認知上有偏差,需要調整。

然而,對待別人的評價,也要有認知上的完整性,不可隻以自己的心理需要,注意某一方麵的評價。應全麵聽取,綜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對自己作出評價和調節。

二是通過生活閱曆了解自己。大多數人通過別人的看法來觀察自己,為獲得別人的良好評價而苦心迎合。

但是,僅憑別人的一麵之詞,把對自己的認識建立在別人身上,就會麵臨嚴重束縛自己的危險。人生的棋局該由自己來擺,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尋自己,應該經常自省並塑造自我。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個人的性格情緒,因此,還可以通過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來發現自己的情緒特點,把握自己的情緒走向,在自我反省中重新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