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助人型個性

助人型個性的人很在意別人的感情和需要,因為他們不喜歡看到別人活得不快樂,尤其是在他們周圍的人如果遭遇痛苦那會使他們看不下去,若是別人受苦而他們沒有施以幫助的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對的。所以他們不在乎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滿足別人,總是全力以赴地去學習一些可以幫助別人的東西。他們常覺得給予比思考更重要,在學習事物的時候,不大在乎那是否對自我發展有意義,重要的是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是否能派上用場那才是重點。所以學問隻要可以用就好,不必在那上麵花太多心思。

他們並不重視利益交換,付出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他們不需要別人的回饋。在團體中他們也不喜歡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但如果那是公益組織或愛心活動時,那就另當別論。因為隻要自己付出能改變別人的生活,而使別人幸福的話,他們會願意忍受工作細節和組織所帶來的挫折感。他們不喜歡規則,也不喜歡開會,他們對這種形式化的製度實在提不起興趣,但對情感受傷害的、需要一杯水的或有困惑的人,他們會非常的關切,所以他們決定事情時通常不客觀,經常依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做決定。

他們喜歡有很多的朋友,樂於傾聽別人向自己訴說所有的事情,更願意在別人有困難時扶助他們。他們鼓勵朋友們多談談自己,擅長讓別人感覺舒適,也喜歡給別人出主意。他們總在別人的生活中發揮影響力,他們的慷慨及寬大常獲得每一個人的讚美。但他們有時難免懷疑,我是不是依據別人依賴我的多少來決定我的成就?因為他們總是在幫助別人後,才有最大的滿足感。他們最大的缺點是,常以別人的需要為需要,忘了自己真正的需要。他們用對別人不停止的付出來掩飾自己生理、心理、情緒及個性。

他們不習慣與別人分享自己,有時候甚至認為自己的需要是錯誤的,因此很少表達自己的願望,當別人關心自己的時候,他們總用非常友善和客氣的態度以保持一段距離。他們與別人是一種單向的親密,他們的個性使別人容易親近,但經常會感到內心空虛,並感受到壓力與恐懼。他們熱衷於推行很多慈善行動,但對照顧自己的能力卻相當有限,這時候他們也會用浪漫式的感情招來別人,因為有時候他們也需要一些對等的愛來滋潤自己的心靈。所以當有這樣的人出現的時候,他們對這份愛的感覺會有回應,以滿足內心的渴望。

他們對人好的時候,如果別人不能接受,會有被傷害的感覺。如果別人高興地接受自己的關愛,但卻認為不需要對他們做出回饋,這時他們雖不會拒絕他人,但卻也反感那些不知感激的人。對他們來說,當自己付出了奉獻時,隻要輕輕地說一句“謝謝”就可以了。他們熱情,且喜歡保護朋友,而當他們與這些朋友在一起時,他們永遠是忠實、親切,並帶來陽光的人。

由於他們喜歡交朋友,喜歡幫助別人,因此他們的身邊會出現一群依賴他們的人,而他們也非常願意自己成為廣大群眾的中心,更願意他們在別人的生活中占了最重要的位置。他們滋潤了團體的成員,同時對團體的成員也有絕對的影響力,為此也變成了大忙人。他們總把每一個人的問題,變成了與自己有關的問題。對於那些依賴性比較強的人或比較缺乏人關心的人,他們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功能,但有一些人卻不理解他們所做的犧牲,反而覺得他們多管閑事,認為他們強行闖入了自己的隱私範圍,而會對他們產生誤解。其實他們並沒有惡意,他們隻是非常在乎與朋友的友誼,並同時表達他們的關心、掛念及擔心而已。

有時候他們也不見得希望別人每天跟自己形影不離,因為他們不喜歡被束縛。束手束腳會使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比較煩惱的是,由於“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注意到家人,或經常忽視自己的需要,有時候甚至已經身心俱疲,麵臨崩潰,但對別人痛苦的事絕不忍心放下不管。因為他們覺得人生以助人為目的,而且當看到別人的困難解決時,他們也真的覺得很快樂,很誌得意滿,有一種“人生至此,夫複何求?”的快意。在內心深處,其實他們並不需要別人的感謝,但他們仍然討厭那些不知感激、忘恩負義、不為別人著想的人,所以他們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驕傲,不要自私,要舍得犧牲,要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大好人。但總是有太多的人讓他們不滿意、讓他們失望,他們的內心常有憤怒的感覺。明明應該是好人必得好報,但他們卻對人性感到失望,覺得得到的常常是不平等的待遇,認為總是遇到不好的人。

他們在愛人與被愛之間產生了欲望和需要的衝突,無法麵對自己也需要被愛的情緒,所以在愛別人、幫助別人的同時,事實上產生了一種嚴重的自戀情緒,因此在愛別人的同時,表現的是強烈的控製和占有欲,難怪在付出這麽多愛,得到別人的回應居然是那麽的不領情。因此,他們應該在反省中認識到自己的信念並沒有錯,但對人愛的態度過於自以為是、太強迫、太控製。這些一定要改,首先要學習的是自我反省,而不是老怪別人不知感激。這樣才有辦法找出自己內心深處真誠的情意,以及沒有為別人服務時,如何麵對人際關係的困境,進而不斷成長、提升境界,使自己能夠了解別人、尊重別人、並懂得如何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