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需要明確的目標引導

當一個有著強大的自控力的人說:“我一定要成功!”那麽他的這句話將會很快融入周圍的空氣,被一股強大的力量驅使,飄向遠方,在陽光下綻放,在夜空裏閃耀,隨著江河流淌,伴著大海歌唱。到處都充溢著自控力的能量。最後,自控力會帶著勢不可當的能量將他環繞。當我們擁有一個明確而偉大的目標,那麽在心理上,我們就已經具備了成功的必要條件。在人生路上,我們就不會像瞎子一樣看不見前方的道路。我們的信仰會更加堅定,行為也會更加規範。因為那個目標就如同一雙敏銳的眼睛一樣,正在審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並以堅毅的目光,不斷地鼓勵我們:“來吧,朝著我努力奮進吧!”如果這個目標符合我們的道德觀和良知,那麽無論曆經多少艱難困苦,也會感覺動力十足,並相信自己一定會實現它。

許多人之所以會失敗,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堅定不移的目標。暫時的困難或者**攔阻了他們的雙腿,遮住了他們的雙眼,讓他們放棄了曾經的理想,停留在原地。而無論是困難還是**,都不會是永恒的。若沒有明確的目標作為指引,當這些困難或**徹底從我們眼前消失以後,我們就會感覺到迷茫和失落。因此,對我們所有人來說,設定一個確定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走到哪裏,明確的目標都擁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它會使無益於社會的人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把對社會有用的人變成對社會非常重要的人。亞伯拉罕·馬斯洛說過:“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項任務上時,無論是對這件事情本身,還是對周圍的環境,都會產生讓我們意想不到的積極影響。”與自己內心需求一致的目標,更能夠激發出我們的無限潛能。同樣,在通往這個目標的途中,我們是快樂的,我們不會感覺痛苦或者麻木。

當然,控製力並不能達成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們所設定的目標,應該是符合我們當前允許的條件,並與我們的雄心和抱負相當的事情。不要為自己設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因為目標一旦確立,戰鬥就已經開始了。沒有理智支持的一味蠻幹,隻會導致四麵楚歌的悲慘結局;沒有適當的收斂和慎重,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所以,首先要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才是勇敢地前進。

一個清晰的目標要比多個混亂的目標好得多。可以這樣說,當一個人下定決心去實現某個目標時,那麽他通常會對有關於這個目標的所有細節都了如指掌。這樣,任何事情都無法阻礙他繼續前行,成功也就輕而易舉了。我們與其為了滿足現在生活的需要去費盡心思地調整自己,不如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而清晰的目標,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現這一目標的工作中去。你要相信,這種聚精會神的狀態會產生無比神奇的魔力,會使所有事物臣服在它的威嚴之下。

實現完美自控力的第一步,就是設置明確的目標。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沒有目標,而是目標太多。我們每天都會列出許多任務,但即使沒有外界的阻礙,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每個任務。我們應該設定明確的目標,即使是長期目標,也必須如此。我們來看看偉大的勵誌先驅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如何設定目標的。

富蘭克林在晚年寫自傳時,曾回憶起他年輕時給自己設定目標的經曆:“一個大膽而艱巨的任務在我的腦海中誕生了,我要讓自己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質。我希望我在以後的生命中不犯任何錯。我將要征服我所有的缺點,無論是我自身的性格、行為習慣,還是從他人那裏沾染過來的缺點。”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時刻約束著自己,立誌成為完美的人。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一個問題:“當我小心謹慎地克製著某一個缺點時,另外一個缺點卻會忽然冒出來,令我措手不及。我發現,這些不良習慣總會乘虛而入,我的習慣性往往比理性更強。”

富蘭克林發現這個問題後,決定采用“逐個擊破”的策略。他將自己希望擁有的美德列出來,然後依照每個美德給自己定下一個個小目標。比如“秩序:將自己的所有物品擺放得井然有序,合理安排時間”。除了這一條之外,他的清單上還列著一些其他的美德,比如節儉、勤奮、正直、真誠、平靜、謙遜、中庸、緘默等12個美德。不過,富蘭克林明白自控力的使用是要有節製的,他說:“不能一下子嚐試著去實現所有的目標,這是非常難做到的。我認為,還是在一段時期內將注意力放在其中一個目標上的效果比較好。”

於是,他為自己製訂了一個實現目標的計劃,他將其命名為“13周塑造完美品格”。他還為自己設計了一套修身養性的方法,其中包括一段禱告文和一個“美德檢查表”。他做了一個小冊子,上麵的每一頁上都列著美德檢查表。每個檢查表上都畫出了7列13行,在每一列中標明星期幾,每一行則代表美德(以該美德的首寫字母代替)。每天結束之後,他都會認真審視自己,並在沒有做到的美德所在的格子裏做個黑色的標記。他的計劃還包括“每一周重點關注某一個美德”,也就是說,將這周需要重點關注的美德列在第一位,其他美德隻是采取一般程度的關注。

有一周,富蘭克林決定重點關注“秩序”,對於其他美德隻是一般程度的關注。當這周結束後,他分析了本周的美德檢查表,發現隻有“秩序”那一行是空白的,而其他一部分美德卻有些不足,這個現象也激勵了富蘭克林。他更加確信自己這種“逐個擊破”的方法是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的。他決定在下一周重點關注另一個美德,並將“秩序”變成一種習慣,使之能夠無意識地保持下去。就好比將一塊雜草叢生的土地平均分割成13塊,並每天清除一小塊地上的雜草,這樣,連著好幾個13天的清除工作完成之後,這些雜草都會消失。富蘭克林也這樣勉勵自己:“我希望表格上的黑色標記不斷地減少,這就意味著我在塑造美德方麵有了不小的收獲,而這也是對我很大的鼓勵。我更希望,在13周之後,我的檢查表上麵會是一片空白。”

而事情的進展並不像想象中那麽順利,因為富蘭克林發現,他所設定的這些目標中,有一些是相互衝突的。比如,他要想擁有“中庸”的美德,那麽就很難堅持“正義”這項美德。他對中庸的描述是“避免極端傾向,克製報複心理”,這就要求自己在受到委屈之後控製自己的脾氣。而如果他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卻又為了保持“中庸”的美德,而控製自己的語言,不為之挺身而出,那麽這就違背了他的另一個美德——“正義”。

這個矛盾也一直影響著富蘭克林實現塑造自己完美品行的目標,他在晚年時承認,他的美德檢查表從未幹淨過。雖然他並未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這個目標卻一直激勵著他努力完善自我。他說:“雖然我從未達到我理想中的完美境界,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許多快樂,而且絕對比從未有過這樣的嚐試要完美的多。”

從富蘭克林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個是,明確而清晰的目標的確可以使自控力發揮更好的作用;第二個是,設定的目標若相互衝突,就會阻礙我們實現每個目標。的確,明確的目標能夠使我們集中精力去奮鬥,但如果我們的目標相互矛盾,那就很難實現了。對此,心理學家也做過研究。當他們讓人們列出自己的目標時,許多人都能夠一下子列出十幾項。其中,有些目標可以相互支持,比如戒煙與節儉;而有些目標卻會產生衝突,比如“多陪家人”和“勤奮工作”,因為通常忙於工作的人都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所以我們要學會調解這樣的小矛盾。

許多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目標清晰、明確,且不產生衝突的人,往往會采取有效的行動,取得良好的進展;而一些目標相互衝突的人卻總是用思考取代行動,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完成幾個相互衝突的目標,這就會導致他們出現情緒低落、行動少、止步不前,甚至身體素質變差的問題。因此,人們總是為這些目標相互衝突、無法采取行動而苦惱。我們在設定目標時,一定要先選擇好適當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明確,還不能相互衝突。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設定的目標相互衝突了,則應權衡利弊,學會取舍,利用自控力,判斷出哪個目標更有利於我們,從而做出選擇。

應把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適當結合起來。我們在設定目標時,還應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

(1)維尼在陽台上喝咖啡,這時,他忽然想到,當……來臨時,他將要……

(2)喬伊醒來後,開始思考她的未來。她希望……

請按照你的思路,將上麵的兩個故事補充完整。你想怎麽補充就怎麽補充,迅速想象維尼和喬伊腦中可能在想的畫麵,不必深思熟慮。

完成之後,請仔細分析你所補充的內容:在這兩個故事中你所描述的場景要多久之後才可能出現?為達到願望所采取的行動要多久之後才會實施?

這並不是一個想象力練習,也不是單純的文字練習,而是一位心理學家在一所戒毒中心所做的實驗。被試者是該戒毒中心的成癮者。實驗中的對照組是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研究者發現,在描述維尼想到“當……來臨時”這個故事時,對照組想到的場景大都發生在一個星期之後;而成癮者所描述的故事則發生在一個小時以內。在描述喬伊所思考的“未來”時,對照組一般會提到比較長遠的目標,比如創業或者與家人一起進行環球旅遊;而成癮者提到的幾乎都隻是即將發生的事情,比如與親人共聚一堂、醫生查房。

這次實驗可以用來檢驗人們內心的目標是傾向於長期還是短期。在實驗結果出來之後,研究者猜測,擁有較長遠的目標可能會使人更加積極,而那些隻擁有短期目標的人,通常身心都會出現問題。為了證實這個結論,研究者又對各種各樣的成癮者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發現,經常酗酒、抽煙或者吸食毒品的人,都偏向於得到短期回報。比如,麵對這樣一個問題:“A.今天獲得五百美元;B.一年後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成癮者大都會選擇A,而那些在生活中比較有遠見的人則通常會選擇B。心理學家發現,短視很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某種物品上癮,上癮之後又會導致更加短視;而那些成功戒癮的人,眼光也都變得比之前更加長遠一些。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不為長遠做打算的人,很少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會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做出努力。許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對此做過調查和研究,他們發現,收入較高的人比低收入人群目光更加長遠。有個寓言說得好:富有遠見的螞蟻比及時享樂的蚱蜢在冬天過得更好。

當然,這個說法並非絕對的,並不是說,當你還在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勞碌的時候,就應該去計劃著幾年後環球旅遊的事情。許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在為是短期目標好還是長期目標好的問題爭論不休。對此,心理學教授戴爾·申克爾對參與實驗的學生們進行了研究。

他將這些學生平均分為三組,並給了他們一些計算題。他讓第一組學生設定的目標是,每天都要做10個題目;第二組學生的目標則是一個星期之後完成70個題目;第三組沒有設定任何目標。

一個星期之後,這些學生們參加了能力測試。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比其他兩組的測試成績更好。這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能實現一個小目標,並因此受到激勵,增強了自信心。他們將注意力放在每一個具體的目標上,這也使他們的精神更加集中、效率更高,麵對難題時,也堅持得更久。

這個實驗也說明,短期目標所帶來的益處並不一定比長期目標少,因為隻有設定了一個個具體的短期目標,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進步,使我們受到激勵,於是願意更加努力。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應該設定長期目標,還應該將長期目標劃分為無數個短期目標,並對其進行具體的計劃。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日常任務與遠端目標之間的聯係——當前的目標隻是實現遠端目標的必要步驟。

我們所說的長遠目標,為我們一段時間的努力指明方向,它必須能夠給我們帶來激勵,讓我們的人格更加高尚。在這個偉大的目標的指引下,我們應該把它再細分為一個個小目標。這樣,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帶來的收益,也會看到我們在實現夢想的漫漫長路上所留下的一個個腳印,它們飽含著我們的心血和汗水,也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邁向成功。就像本傑明·富蘭克林那樣,即使他從未實現讓他的小冊子保持幹幹淨淨的目標,但是“塑造完美品質”這個遠大的目標卻一直激勵著他不斷地完善自我,讓他擁有更優秀的人格。

無論是實現長期目標還是完成短期目標,自控力都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自控力首先會四處遊**,努力尋找唯一的目標,我們可能會在刹那間看到它的力量。一旦找到目標,又會很快地改變方向去尋找實現它的方法,設定具體的小目標,並一一解決它們。

林肯總統曾這樣評價格蘭特將軍:“格蘭特的偉大之處是一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並且十分冷靜和執著。他沉穩、自律、不多愁善感。他就像一隻頑強的獵犬,一旦將什麽東西塞到嘴裏,就緊緊地咬住,無論何事都不能使之鬆口。”格蘭特將軍曾被母親叫作“沒用的格蘭特”,因為他在當鞋匠時總是在三心二意地以補鞋來打發時間。但不久,格蘭特在當修鞋匠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才華,他修鞋的技術非常高超,甚至有些老手都比不上他。在美國內戰爆發時,他也很快發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他發現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所有細枝末節的工作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中,他終於抓住了施展自控力的大好時機。

命運總是青睞那些有明確的目標,並且能夠不遺餘力地集中精力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的人。擁有一個明確目標而且堅定不移的人,一定會更加了解事物的本質,他的期望很少會落空,他的夢想也更加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