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卑不亢才能贏得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捧高踩低,見風使舵,對待強於自己、比自己級別、權勢高的人,極盡巴結之能事;對待不如自己、比自己能力、境遇差的人,蠻橫跋扈,落井下石。這種人,也許他們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也許他們處處順遂、心想事成,但是,他們的“人脈”,真的固若金湯,牢不可破嗎?他們的“成功”,真的能天長日久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為眾人所不齒;他們的道德水平,令周圍的人敬而遠之,不敢深交。而他們最終的下場,也隻能是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真正堅固的人脈,來自彼此間的信任、尊重,來自相互的欣賞和扶持;而真正的成功,是通過個人不斷努力獲得的,是有益於個人、集體乃至社會的,是被眾人承認、肯定的。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想要贏得真正的朋友、偉大的成功,就需要我們以一種謙恭謹慎的自我態度、不卑不亢的待人方式來做人做事。“晏子使楚”的故事之所以能千古流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正是因為晏子的不卑不亢,贏得了楚王的尊重,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受命出使楚國。楚人聽說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大門的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小洞,讓晏子由此入城。晏子拒絕了,並說:“出使狗國才從狗洞進。我今天出使的是楚國,不該從這個洞進去。”迎賓的官員隻好領著晏子從正門而入。

晏子拜見楚王後,楚王說:“齊國沒人了嗎,怎麽派你做使臣?”。晏子答道:“齊國僅國都臨淄就有七千五百戶,張開衣袖能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如天之降雨,人們行走於街市,摩肩接踵,怎麽能說齊國沒人?”楚王又問: “那為何派你這樣的做使者?”晏子答:“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出使的國家若君主賢明,就派賢明的使臣;若那國君主昏聵,就派昏聵的使者。我最沒用,所以出使楚國還是挺合適的。”

楚王設宴款待晏子,宴席間,兩個小吏綁來一個人麵見楚王。楚王問綁著的是何人,一旁的侍者回答這是犯了偷盜罪的齊人。這是楚王事先安排好的一幕,準備用來羞辱晏子和齊國。於是,楚王得意地看著晏子問:“齊人本來就善於偷盜嗎?”晏子不急不忙地說:“我聽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水土不同。百姓在齊國時,並不偷盜,到了楚國就偷盜,難道是楚國的水土有問題,才使得百姓開始偷盜了嗎?”楚王見一連三次都沒有侮辱到晏子,反而碰了一鼻子灰,隻能笑著說:“果然,聖人是不能隨便拿來開玩笑的,這是我自討沒趣了。”

晏子和楚王(及迎賓官員)的三次交鋒,都取得了勝利,令楚王對他刮目相看,甚至承認他是“聖人”,這與他的機變巧思有關,更與他不卑不亢的態度有關。在當時,楚國和齊國都是春秋列國之間的“超級大國”,兩國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麵對楚王的挑釁,晏子若一味忍讓,則楚王勢必欺辱更甚,如此一來,不光是晏子本人名譽掃地,就連齊國的尊嚴也被損害。而晏子若是怒發衝冠,激烈反駁,那麽不僅這次外交活動宣告失敗,兩國之間也可能發起戰爭,最後兩敗俱傷。

平等待人,是我們在社會交際中需要秉持的原則。人人生而平等,無論一個人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是春風得意的還是落魄潦倒的,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心理需求上亦如此。低三下四地討好位高權重者,他不會高看你一眼,眾人也會將你看低;盛氣淩人地欺辱窘迫落難者,他會記住你的落井下石,眾人也會輕視你。

因此,我們想要成功,想要獲得眾人扶持,首先要廣交益友。而廣交益友的前提,就是不卑不亢、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這樣才能贏得大眾的尊重和信任。那麽,在與人相處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麵,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卑不亢的人呢?

1.建立自信

一個人隻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到“不卑”。沒有自信的人,通常心中沒底,看到稍微強一點的人,就覺得對方高自己一等,不自覺地就會將自己置於低人一等的位置。以這種心態與人交流,即便口中不去阿諛奉承,胡吹亂捧,潛意識中的自卑心理,也會從神態舉止中無意間流露出來,讓旁人看來便是低眉順目。而有的人,則會因為自卑產生負麵情緒,對強者心生妒恨,明知此舉極不利於人際關係卻難以自製。因此,為人處世不卑不亢的前提,就是先建立自信,強大自己的內心。

2.尊重每一個人

尊重每一個人,是不仇視強者,也不蔑視弱者;是對成功者欽佩讚賞,對落魄者扶持鼓勵。對成功者曲意逢迎,不是尊重;避之不及,更不是尊重。對落魄者冷眼相待,不是尊重;過度照顧,使其產生自卑心理或依賴心理,更不是尊重。我們強調的尊重,是平等,是適度,是一顆堅信眾生平等的心。

3.為人恭謹,正視眾生

無論與何人相處,我們都應該保持謙恭的心態,正視雙方的長處和短處。當發現自己的優點後,我們便可不卑;看到對方的長處時,我們便可不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毫不誇張地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之處,關鍵看我們能不能發現,願不願承認並學習。而我們自己,也必然有值得他人讚賞和效仿的特點和品質。當我們學會客觀冷靜地看待眾生時,我們由內而外,便已是不卑不亢了。

自信而不自傲,自謙而不自卑,這中間的尺度,並不容易掌握,需要我們長期努力,不斷地完善自我,強大身心。為人處世,想要做到不卑不亢,說難也易,說易也難。當我們能夠拋開個人的榮辱得失,以另一個視角去看待得意失意、成功失敗時,我們會發現,不卑不亢的風度已經教會我們善待每一個人,並讓我們獲得了眾人的尊重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