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鏡子的哲學

法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意思是說,生活回報給我們的,正是我們對待它的態度。這個廣為傳頌的哲理,同樣適用於人際交往。當你對他人微笑時,他人也會以微笑來回報你;當你對他人橫眉怒目時,收到的回報自然是對方麵目猙獰的神情。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鏡子效應",它強調了一種心理規律:人們通常會跟隨別人的情緒和舉止來做出反應。也即是說,我們對於別人所表現出的態度和行為,別人往往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和行為給予回應。

這一年,麗君研究生畢業。由於成績優異,於是校本部建議她留校任教,表示會將她分配到學校下屬的分校中。和家人商量過後,她便向校方提出申請,等待學校的分配。

等學校的通知下來後,麗君傻了眼。這所分校,是幾所分校中成績和名次都墊底的。她找到校領導,希望重新分配,校領導卻表示人員已經都分配完畢,不好再有變動。無奈之下,她隻好懷著一顆半失望的心,來到分校,開始了自己的教師工作。

一個學期過去後,她班上的成績也算說得過去,隻是她本人卻被學生起了個“黑框巫婆”的綽號。原來,她整日戴著一副黑色的全框眼鏡,不苟言笑,顯得十分嚴肅。而她又經常皺眉,整個人陰鬱冷漠,對於學生的錯誤常常冷嘲熱諷,因此讓學生毫無好感。

一天,這個外號無意間傳進了麗君的耳朵,她聽後,又委屈又難過,想到自己離家這麽遠來工作,自問在教學上也是盡心盡責,沒想到學生竟然如此對她。當晚,她在宿舍大哭了一場,然後打電話回家訴苦。

爸爸聽了她的話,沉默了一會兒後說:“你的教學態度,我是相信的。但是,你對學生的態度呢?你一直抱怨學校離家遠,學校不如其他幾個分校,你的這種心情,是不是每天都掛在臉上讓學生看著呢?你這孩子從小心高氣傲,看不上比你差的人,嘴裏也不留情。那麽你對你口中那些‘不上進’ ‘考不上好學校'的學生,會和顏悅色、和聲細語嗎?你想想,他們都是十八九歲的孩子,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你這麽對待他們,他們又該怎麽對待你?"

聽了爸爸的話,麗君陷入了沉思。第二天,她努力調整心態,一整天都掛著微笑,讓班裏的學生和她的同事都感到吃驚。她將微笑的習慣保留了下來,並且對待學生們也溫和了許多。學生犯了錯誤時,她開始學著平和對待,拍拍對方的肩,告訴他錯在哪兒,如何改正。又是一個學期過去了,她和學生們成了朋友,被評為“明星教師”,她的班級也成了優秀班級,受到學校的表彰。學生和她聊天時,偶爾還會開玩笑地說:“我們真有幸能成為白雪公主身邊的小矮人,而不是整天擔心被格格巫抓去的藍精靈。”

應該說,學生們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一個肯作出改變的老師;而麗君更是幸運的,她有爸爸的當頭棒喝,有改變自己的勇氣和恒心。因此,她獲得了學生的喜愛,獲得了學校的認可。她及時調整心態,以友好溫和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也以真誠和善意回報她。從麗君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以尊重換尊重,以欣賞換欣賞,這是人際交往中亙古不變的法則。

生活是鏡子,他人更是鏡子。想讓別人怎麽對我們,我們自己首先要怎麽對別人。那麽,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又該從哪些方麵著手,才能學會賞識別人並收到回報呢?

1.用心看人

我們在看待別人時,隻有保持一種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心態,才能保證自己看待人的眼光是公正、可觀的。有些人受到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容貌偏見等影響,往往第一眼看過去,就給一個人貼上了標簽,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也都有陰暗麵,我們隻有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做到識人、知人。當發現了對方的閃光點,賞識的目光自然從我們眼中油然而生。

2.慧眼識人

再好的人也有缺點,再壞的人也有優點。如何辨識、如何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擁有一雙識人的慧眼。這種功力,不是天生具備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這需要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儲備,需要我們有多注意細節的意識和耐心。

3.誠意待人

每一份賞識,出自我們真誠仰慕別人的心;而每一份回報,首先源自我們對別人真誠的賞識。有一顆充滿誠意的心,才能懂得賞識他人,才能讓他人從我們的讚賞中聽出這份賞識的真誠與殷切。因此也可以說,真誠,是打開對方心靈的敲門磚,是鋪就社交之路的基石。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這種渴求是與生俱來的,且隨著年齡、閱曆的增長而不斷加深。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讚賞,可以為別人趕走自卑,也能讓別人走出低穀,指明前進的方向,而對於我們,更會收獲對方的感激、信任、友誼,甚至是巨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