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既要有力有據,又要富有涵養

爭辯是日常說話中在所難免的事情,但爭辯的語言很重要,一方麵要反擊有力有據,富有涵養;另一方麵爭辯中也要保全對方的臉麵,給別人一個台階下。

在對外交往中,由於各自的利益不同或者對立,在言語上發生對抗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這種對抗又有特定的要求:一方麵要義正詞嚴,反擊有力,能捍衛自身利益;另一方麵,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在反擊對方的無理言行時,自己的言語必須與對方的言語相關,同時能迅速接過對方言語中的詞語、話頭,而展開辯駁。

1955年秋,西德總理阿登納出訪莫斯科,和赫魯曉夫進行了會談。兩人性格都非常頑強、自負。雙方的交談充滿了對抗,唇槍舌劍,針鋒相對。赫魯曉夫有一次在對一項德國建議作出反應時說:“在我同意你這個意見之前,我要先到地獄裏去拜訪你!”

阿登納立即反擊:“如果你在地獄裏看到我,那隻是因為你比我先到那裏!”

阿登納抓住赫魯曉夫話語中的“到地獄”一詞進行了迅速的反擊。

有時對方的話語很“衝”,而自己卻不能暴跳如雷,破口大罵。那樣,一方麵由於失態而破壞自我形象,另一方麵也會因情緒激動而減弱自己話語的反擊力。高超的反擊,應當是情緒平穩、彬彬有禮和富有涵養的。

1957年,尼克鬆出訪蘇聯。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赫魯曉夫在與尼克鬆的會談中激烈地抨擊這個決議,並怒容滿麵地嚷了一番話:“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麽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此話是很粗野的,就連赫魯曉夫的譯員聽了也頓時漲得滿臉通紅,好一會兒,才把此話翻譯過來。對此,尼克鬆當然要進行“反擊”。要知道,當譯員在翻譯時,赫魯曉夫正兩眼盯著尼克鬆呢。但如何反擊呢?如果大罵一番,顯然反擊無力。尼克鬆想起為他準備的背景材料中曾提到赫魯曉夫年輕時當過豬倌,他還想起他小時候就知道,馬糞常常被用作肥料,但有一次他的鄰居用了一擔豬糞,那可真是臭氣衝天。於是尼克鬆逼視著赫曉魯夫的眼睛,用交談的口氣回答說:“恐怕主席說錯了,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尼克鬆說此話時在表情上神態自若,內容上卻暗露鋒芒,因此反擊力特強,說得赫魯曉夫欲怒不能,隻得轉過話題,談論別的事情了。

當然,“反擊”要看準目標,不能過於敏感,疑惑重重,那樣反而有失風度與涵養。

1959年赫魯曉夫出訪美國,兩國領導人在共進午餐時閑聊。艾森豪威爾想使談話的氣氛輕鬆些,於是問赫魯曉夫在假期最喜歡幹什麽。赫魯曉夫說他喜歡到黑海海濱遊泳或者去鄉間打獵。艾森豪威爾說他喜歡出去釣魚和打高爾夫球,但很難避免不受電話的幹擾。赫魯曉夫聽了譯員的翻譯之後生氣地說:“我們蘇聯也有電話,事實上,我們的電話不久就要比你們美國還多。”應該說,赫魯曉夫過於敏感了,失去了應有的風度和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