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之詞需有感而發

讚美一個人不需要嚴肅得像做報告或寫論文。讚美之詞需要自然流露,需要在一定場景下有感而發,不要給人以“拍馬屁”之嫌。

有一位頗具文才的作家叫霍爾·凱因。他的作品很有生命力,他出身卑微,隻念了8年書就輟學找工作養家。不過,他很喜歡十四行詩和民謠,特別崇拜詩人但丁和欣賞羅塞迪的文學與藝術修養。

有一天,他一時興起,寫了一封信給羅塞迪,讚美他在藝術上的貢獻。羅塞迪非常高興,心想:“如此讚美我的人,一定也是很有才華的人。”於是就請霍爾·凱因來倫敦當自己的秘書。

這是凱因一生的轉折點。自就任新職後,他和當時的文學家密切往來,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鼓勵,再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不久,其文學名聲便遠揚各地。

誠心地讚美就有這樣不可名狀的威力。凱因的奉承可以說是說到了點子上。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任何人都是喜歡被人奉承的,也喜歡自己奉承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意誌帝國慘敗,德皇威廉二世頓時成為全世界都討厭的人,連自己的國民也與他為敵。正當他準備亡命荷蘭時,突然收到一位少年的來信,信中充滿了一片稚子之情和讚美詞:“不論別人怎麽想,我永遠愛您!”

威廉二世看了這封信,異常感動,立刻回信給少年,希望能和他見麵。少年的母親帶著他去見威廉二世,意外地促成皇帝和少年之母的一段美好姻緣。

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別人真誠的奉承,包括領導。拿破侖對善於奉承的人很反感,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個聰明的士兵卻來到拿破侖麵前說:“將軍,您最不喜歡聽奉承話,您是真正英明的人啊!”拿破侖聽後不僅沒斥責他,反而十分自豪。

這位士兵對拿破侖的脾氣秉性摸得很透,深知他討厭奉承的話;但這位士兵又絕頂聰明,他準確地捕捉到了拿破侖的這一性格特點。

由此可見,奉承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世上沒有人能對奉承無動於衷,隻不過奉承技巧高低而已。大文豪蕭伯納曾經說過:“每次有人捧我,我就頭痛,因為他們捧得不夠。”由此可見,高帽子人人喜歡戴,可是奉承卻並非人人都會。

還比如,你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就問:“你三十幾了?”他回答:“不止,四十多了。”你趕緊說:“怎麽會,看上去這麽年輕,頂多也隻有三十幾歲。”人人都希望自己看上去年輕。將人的實際年齡盡量說小一些,以贏得別人的歡心。同樣的道理,為滿足別人的一種虛榮心理,將他用的東西價錢誇大。比如別人穿了一件二百元的衣服,你就說:“你這件衣服三百幾啊?”對方說:“沒有,才二百多。”你就裝吃驚地說:“怎麽會!這麽好的衣服怎麽也得三百多。”對方說:“真的隻有二百多。”這時你再感歎道:“你真會買衣服,這麽漂亮的衣服才花二百多!”如果你這樣做了,相信效果肯定不錯!

讚美人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而且是千變萬化的,在嬉笑怒罵間常可收到出奇的效果,從而增進與朋友間的友誼。而了解他人的心理則是讚美人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因為是否了解他人的心理,決定了你的讚美是否恰當,成效是否明顯,也是衡量你讚美人水平高低的標誌。

讚美奉承成功的一個訣竅是,隻有諳熟了對方心理,才能辨別其優缺,“順藤摸瓜”,你的馬屁才能準確定位,並盡可能觸及其最美的那一部分。對方在欣喜之餘,會視你為知己,繼續向你**心懷,使你不斷捕捉讚美的閃光點,你的讚美也才更加得體,遊刃有餘。如果不了解他人心理,你就不知道他有何可讚之處,更不知他需要什麽。

當然,了解他人心理,不僅要抓住對方大致的心理活動,而且要於細微之處下功夫,利用細小的刺激來影響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從而使你的讚美既巧收“潤物細無聲”之效,又有極強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