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融洽關係,才能達到目的

請求別人辦事時,隻有關係親近事情才好辦,關係親近的最佳途徑就是套近乎。對陌生人也好,對熟人也好,隻有用各種方式同別人接近,形成融洽的關係,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和陌生人搭訕,套近乎,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您是哪裏人?”“哪個學校畢業的?”“聽口音,你家是南方人……”初次見麵,這些都算是挺好的話題,以此作為開始,繼續交談下去就會容易許多。其實,這絕不是簡單的寒暄,而是試探對方下一步態度的前哨戰。因為出生地或者畢業於哪所大學,往往是形成一個人的判斷標準的關鍵因素。

有這麽一件事,說的是三個人一齊出國旅行,其中一個服務於水產公司,另一位則是家具製造廠的職員,當三人進入餐廳吃飯,在長桌邊坐下時,那位家具製造廠的朋友首先開口說道:“呀,這張椅子是法國製的,果然不錯。”接著,當菜端上來時,水產公司的職員瞥了一眼,就立刻讚歎道:“用的魚是上等,真想去問問廚師是哪裏買的。”因職業的不同,對所看到的東西判斷的標準也迥然而異,從這個例子可以略見一斑了。

隻要能抓住這種標準,以後要引出的話題就簡單了。為了這個目的,所以要用詢問出生地或畢業學校的言語或握手,這被認為是順利與別人交談的第一步。推銷員之所以開始時從毫無生意關係的話題談起,無非就是為了想獲知顧客的判斷標準。

比如說,當你想求辦事的人走過來與你開始談話時,你不妨先聆聽對方說一兩分鍾,然後問他(她):“聽口音,你是××地方人吧?”說中了,最好,即使不對也沒關係,因為對方肯定會糾正道:“不,我是××地方人。”

一旦獲知對方的有關信息,事情就好辦了,你可以充分調動有關知識,和他就這一話題攀談下去:“我兩年前也曾去過,你是哪個縣的?”諸如此類與自己辦事毫無關係的話題,隻要你有空,即便要談上一陣也未嚐不可。現實生活中,這種獻殷勤、套近乎的方法常常用於求別人辦事之中,一旦關係密切後,別人就是想拒絕你的請求也“卻之不恭”了。

表麵看起來,陌生人很生疏,與他套近乎難似上青天,其實不然,因為對方不了解你,同時也不好隨便拒絕你。隻要話語客氣,禮貌表達,多在話裏頭拋幾個“繡球”給他,自然關係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