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的勇氣與決絕

1988年,成都的鵪鶉總數達到了1000萬隻,市場競爭很激烈。劉氏兄弟創業前的技術優勢已經不複存在,大多數養殖專業戶也達到、有的甚至超過了他們的養殖技術。劉氏兄弟10萬隻的養殖規模優勢,也在1000萬隻的總量麵前無足輕重。劉氏兄弟想到改換行業,轉戰豬飼料市場。由此,劉氏兄弟先是建起一個有100多頭豬的試驗場,邀請省內外13所研究機構的著名專家、學者共同論證飼料配方,積累研究成果。一年後,希望牌乳豬飼料橫空出世,其技術指標優於市場上同類產品,這為後來的劉氏兄弟事業的戰略及轉折和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

當時,有一家名為“正大”的外資飼料公司,已經占據了中國豬飼料市場的半壁江山。“正大”在成都投資一億元建了一家飼料廠,雖然價格貴,但因為對豬的增肥效果好,所以,農民購買“正大”飼料還需要排長隊。

1989年年初,手裏握有飼料配方的劉氏兄弟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由於鵪鶉蛋市場的競爭加劇,而市場對鵪鶉蛋的需求遠遠不如豬肉,這決定了豬飼料市場前景更為廣闊。此外,通過成本計算,他們發現自己開發的豬飼料,就算以比正大豬飼料低不少的價格進入市場,也能夠保證可觀的利潤。

同年6月,劉氏兄弟毅然宰殺當時每月能淨收入20萬元的10萬隻鵪鶉,徹底退出鵪鶉養殖業,利用養鵪鶉積累的1000萬元資金全麵向飼料行業轉移。建成第一個年產10萬噸的新型飼料廠。這就是後來希望的基地公司——新津飼料廠。

“希望”豬飼料在上市不久,就打敗了正大,牢牢地占據了成都的豬飼料市場。而後,有了根據地的“希望”飼料更是在全國大舉擴張,將“正大”打得節節敗退。

到了1995年,希望集團在全國各地區已擁有60多個分公司,銷售量達180多萬噸,產值達50億元。到1997年,希望集團已成為主營飼料業(占集團收入的90%),並兼營食品、麵粉、建築、房產、電子、商貿金融等,擁有1.5萬員工、100家分公司的全國最大私營企業;其中飼料產量300萬噸、銷售額60億元。在1996年和1997年,希望集團兩度被美國《福布斯》雜誌列為大陸私營企業資產榜首。

在一個行業創業,如同爬一棵樹摘果子,而換行就如已經爬到了一定的高度,要自己主動下樹,再重新爬另外一棵樹。這無疑存在極大的風險,需要莫大的勇氣。特別是像劉氏兄弟那樣,身處樹的高端,摘果子很順手(月純利20萬元),要主動下樹去爬另一棵樹,真的需要非凡的勇氣。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打工,我們難免有時會產生轉行的想法。轉行想想沒有什麽,真正下決心去做卻如同離婚一樣困難。對於原來的行業,就算你已經是“愛到盡頭”,心中沒有一絲**,離開它也不會沒有半點留戀。舍棄一個輕車熟路的行業,去開拓一個新的領地,任何人都會有些躊躇與猶豫的。曾經的人脈、工作經驗、履曆,甚至專業學曆,在轉行之後都可能歸零或準歸零,一切都需要從頭再來。

成功人士與平庸之人,在眼光與勇氣上有明顯的區別。成功人士視野寬闊、眼力深邃,他們不光看到這棵樹上的果子,還看到了那棵樹上的果子。他們不光看到了現在,還看到了未來。如果這棵樹枝丫上的果子已經不多了,樹也快支持不住那麽多往上爬的人了;那麽,他們會趁口袋裏尚有些存貨主動下樹,這樣可以依靠口袋裏的果子度日,有力氣去選擇或攀爬另一棵樹。而若等到樹上的果子沒有時再被動下樹,你口袋裏的果子一定會在苦候時吃掉不少,或所剩無幾,或顆粒無收。更有些人,等到樹枝枯萎或承受不住眾多重量而垮塌,摔下來所受的傷就更重了。那時,你又拿什麽資本去爬另一棵樹呢?

一個人在舊“樹幹”上待得越久、爬得越高的人,退下來轉新“樹幹”的難度也就越大。不管你在舊樹幹上爬得多高或多低,隻要認為轉換方向是必然的選擇,就千萬不要猶豫。等待、觀望的時間越長,所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相反,越是及時做出反應,其相應代價的可控製程度也就越高。

成功人士與平庸之人,在眼光與勇氣上有明顯的區別。成功人士視野寬闊、眼力深邃,他們不光看到這棵樹上的果子,還看到了那棵樹上的果子。他們不光看到了現在,還看到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