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麵前的生意不平等

何永智從小有一個很好聽的小名,叫“七妹”。七妹家裏一共有七姐妹,她是最小的小妹,有著《天仙配》中七仙女那麽的水靈與機靈。七妹隻讀到了初中,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進了重慶六一兒童鞋廠當臨時工。很快,何永智就憑借自己的心靈手巧,“轉正”成為鞋廠的一名童鞋設計師。在計劃經濟時期,“臨時工”與“正式工”之間的鴻溝、“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壁壘,就這麽讓七妹輕而易舉地跨越了。

七妹的父母隻是普通工人,相繼養育了七個女兒長大成人,而相繼出嫁的女兒也隻能勉強維持各自的生計——這在1970年代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七妹出嫁前家境一直處於赤貧狀態。1977年,七妹戀愛了。她的男友廖長光也隻是一名普通的電工,家境可以類比《天仙配》中的董永。他們沒有房子結婚,想買房子又不夠錢,七妹就利用閑時打毛衣,由廖長光拿到集市上去賣。後來,兩人又向各自的父母借了些錢,好不容易湊齊了600元錢,買來了一處簡陋的私房才把婚給結了。那一年是1979年,七妹已經26歲,在那個時代屬於典型的晚婚了。

3年後的1982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各地的“萬元戶”正作為典型,在媒體上喜笑顏開的露臉宣傳。七妹的心被撩撥得癢癢的,如春天裏吃飽了水的種子。她聽說自己3年前買的房子升值了,可以賣3000元,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衝動,把自己的房子換成了三遝10元的鈔票。

3000元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大不小的款了。七妹決定用這筆錢做點生意,盤活這筆錢,用錢來生錢。經過一番打聽與考慮,她在重慶八一路購買了一間16平方米的臨街門麵。她最初選擇的是做小百貨,但小店開了沒兩個月,百貨店就因為政府將八一路統一規劃成小吃街而不得不歇業。

怎麽辦?那就做小吃吧,何永智想到了火鍋。於是,那間16平方米的門麵就勉強放下了三張桌子、三口鍋。“小天鵝”火鍋店就這樣寒磣地起步了。但到了2007年,她與丈夫就以10億元的身家名列胡潤餐飲富豪榜第10位。

七妹賣房作為本錢,在狹窄店鋪裏的艱難起步,直至最後成為著名企業家,一切都來之不易。創業是一個錢賺錢的事情,要投入才有產出。本錢小,相對來說事業做長久、做大的困難會大一些。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創業者對於“本小”的無奈歎息。七妹在一場有關創業的演講中,對於創業的本錢多寡問題,是這樣看的:“其實創業的錢多錢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麽?是誠信與創新!”

七妹所說的誠信與創新,都是一些老話,但也是實話。她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並且她的成功也是這樣來的。對於誠信,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比較注重並且做得不錯。但對於創新,不少人做得就差強人意了。他們之所以做得不到位,倒不一定是不想創新,而是覺得創新太難。

創新當然不會那麽容易,容易的話就不用等你來創新,別人早就捷足先登了。但生意場上的創新也絕不是像什麽搞高科技發明那麽難。我們先來看七妹和她丈夫在火鍋上做了哪些創新。

1983年,在火鍋店裏開展除煙行動。火鍋在20世紀80年代初都是用木炭作燃料,客人經常會被木炭燃燒的煙霧熏得淚眼婆娑,睜不開眼。“小天鵝”火鍋店開業後,七妹就一直在想解決之道,最後她決定將抽油煙機安放在火鍋桌的上方,並將傳統的木炭灶改為液化氣灶,使火鍋真正告別了“煙熏火燎”的曆史,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

1984年,七妹和丈夫發明鴛鴦火鍋。鴛鴦火鍋用一個“S”型的隔斷,把圓形的火鍋分割成兩半。一半放麻辣味厚、油重香濃的紅湯;另一半放柔和清爽、鮮香可人的清湯。數人圍坐火鍋,可以各取所好,也可兼顧品嚐。總之,就是“一鍋兩吃”。

1985年,七妹發明了子母鍋。她在大鍋裏套小鍋,小鍋裏麵盛清湯,大鍋裏麵盛紅湯,想吃什麽都可以。從清湯裏麵夾菜沾到紅湯的味道讓人耳目一新,而紅湯卻不易混進清湯。

1986年,七妹開發出風味獨特的荔枝味火鍋。

1987年,七妹首創火鍋自助餐。

1994年,“小天鵝”天津加盟店正式開業,七妹因此成為中國內地最早應用特許經營模式進行品牌擴張的人。

類似的發明與首創很多很多,伴隨著“小天鵝”從蹣跚起步到展翅高飛。七妹坦言她的每一次發明創造都給自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她這樣說:“我覺得,這‘3000元+創新+誠信’,正是我們成功的法寶!”

看了上麵所提及的創新,我們會發現。商場上的創新,難在思維桎梏的突破,而不是技術上的瓶頸。把火鍋隔斷,大鍋中套小鍋,這些發明一說就懂,也沒有多少純技術上的難關,完全隻是一種新的思維。當然,這種新不是為新而新,無一不體現著對於顧客的人性化考慮。也正因為這樣,創新才會受到顧客的青睞。

七妹認為:在創意麵前,生意是不平等的。這句話應該是商界青年才俊江南春總結出來的,但我們經常從七妹的嘴中聽到,從七妹的出招中得到體現。創業越有創意,就越能獲得機會,越能走到財富的前沿。對此,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創意具有裂變效應,一盎司創意能夠帶來難以計數的商業利益和商業奇跡。”

如果我們把一顆種子進行成分分析,會發現它隻是由纖維、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常見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但隻要把它放進肥沃的泥土裏,給予陽光和水分,神奇的事情就會出現。種子會破土發芽、開花、結果,它可能是養活眾生的稻米穀物,也可能是為世界添加色彩的美麗花卉,還可能是為生命提供氧氣的參天大樹。

不少人把創意歸結於偶然。其實創意的由來並非是大家所以為的“靈光一現”,積累是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梳理這個詞匯的變遷脈絡,我們發現:創意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恩寵,而是發源於地上、植根於泥土、發揚於生活的人為創造。七妹紮根於火鍋事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可謂“發源於地上”。她深知整個產業的運作過程,知道市場最需要什麽,顧客最喜歡什麽、最在意什麽——可謂“植根於泥土”。然後,她用巧妙的方法來滿足顧客或客戶——可謂“發揚於生活”。

值得指出的是:創意隻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要想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必須走。否則,永遠停留在想象階段的創意,是一文不值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名言:“當你有一個偉大的創意時,就放手去做吧!”我們這個世界缺少的是實幹家,卻從來不缺少空想家。創意再好,也需要在行動中實現。

人的創意也像一顆種子,在醞釀階段是那麽的不起眼。但隻要將它放在合適的“泥土”裏,提供它所需要的“養分”,那麽它同樣能像種子那樣破土發芽、開花、結果,擁有動搖世界、影響眾生、造福萬物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