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好創業

1947年,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於家裏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1967年,20歲的陶華碧嫁給了一名地質隊員。丈夫經常在野外考察,陶華碧婚後與丈夫也是離多聚少。但這樣的日子還沒過幾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20多歲的陶華碧,從此與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相依為命。

為了養活孩子和自己,陶華碧她做過苦力、擺過地攤,像一頭貴州的驢子一樣任勞任怨。陶華碧努力地自立,以踐行丈夫臨終前對她的囑咐:“要自帶飯碗”,拉扯大兩個孩子。

多年的辛勤奔波加省吃儉用,陶華碧積攢了兩千元錢。這是1989年,42歲的陶華碧用這些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開了一家“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她的餐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門麵,隻是一間違章建築,是她自己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請人搭起來的。好在那時的人們,還沒有那麽講究市容市貌,才使她的餐廳得以順利經營。

陶華碧的餐廳生意很好。當然,一間簡陋的路邊小餐館,生意再好也發不了財。就像現在所有的賣米粉、涼粉、麵條、餃子之類的餐館一樣,陶華碧的餐館裏也有供顧客自己取用的調味品。陶華碧製作的調味品有豆豉辣椒醬、香辣菜等。陶華碧一開始也不明白自己的餐館為什麽生意要比其他人的餐館紅火,直到有一次,一個客人用餐後要求買些豆豉辣椒醬帶回去,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做的調味品很受顧客歡迎,從而帶動了餐館的生意。

見自己製作的豆豉辣椒醬有人這麽喜歡,陶華碧心裏很高興。這事給她的觸動很大,她決心把辣椒醬做得更好,一則可以帶動餐館的生意,二則可以出售辣椒醬賺點錢。經過反複的試製,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又掏出錢來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這樣,陶華碧的餐館的利潤要比以前多一倍以上。而且,她的辣椒醬越賣越好,但餐廳生意卻越來越差。陶華碧心裏納悶了:難道別的同行用了什麽高招了?

有一天,陶華碧關上店門,偷偷地走訪了就近的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人家的生意都比先前紅火。原來,他們托人在自己手裏買了大量的辣椒醬,放在店裏供顧客選用。這樣,陶華碧餐廳裏的特色就不再是特色了,大家都有這種辣椒醬,顧客也就沒必要蜂擁到陶華碧的餐館裏來了。

真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陶華碧對於這種狀況顯然感到懊悔。第二天,她再也不賣辣椒醬了。結果,這招釜底抽薪的辦法,把那些買不到麻辣醬的餐廳老板們給急壞了。老板們紛紛來求她,並半開玩笑地說:“你既然能做出這麽好的辣椒醬,還賣什麽涼粉?幹脆專門賣辣椒醬算了!”

陶華碧聽了這話,心裏一動:是呀,有這麽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麽涼粉?趁機開家辣醬加工廠,銷路不愁,不是很好嗎?

1996年7月,陶華碧租了兩間廠房,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並定名為“老幹媽麻辣醬”。

辦廠之初,陶華碧工廠的辣椒醬主要供應當地的涼粉店。為了擴大銷路,陶華碧背著麻辣醬到各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怕不識貨,就怕試用貨,用過的都說好,銷路很快上來了。不久,“老幹媽”的名號就在貴陽打響。

經過一年的經營,“老幹媽”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這時,陶華碧對市場與產品已經完全心裏有數。於是,在1997年9月,她“趁熱打鐵”,把作坊式的工廠辦成公司,擴大規模,將目光對準了整個貴州。經過不到兩年的推廣,“老幹媽”在貴州穩穩地占據調味品市場的前三名。陶華碧乘勝追擊,又在全國攻城略地,一舉成為全國知名的品牌。

陶華碧的“老幹媽”自創立以來,總體上還是一帆風順的(一些小的磕絆當然少不了)。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的“大媽”級創業者,將一個小作坊在短時間內變成了大企業,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但仔細想想,“老於媽”的成功又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陶華碧的創業是順應趨勢的發展。當初工廠還未開,就有“顧客”極力慫恿、持幣待購,陶華碧所要做的隻是順勢而為,創立工廠滿足需求。後來的不斷增產,將生意做大,也沒有絲毫強行起飛的痕跡,一切都那麽自然而然。這樣的創業,可謂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說的是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順著時勢的發展趨勢,從有利的方麵去引導它。無論做什麽事,如果我們都能因勢利導,這樣辦起事來則事半功倍。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因勢利導,水到渠成。在人生的棋盤上,謀大勢者居功至偉,謀優勢者順利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