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是地平線上一棵草的時候

俞敏洪的演講,常常帶有很強的勵誌啟示。在文采飛揚、**澎湃中,闡述一個個人生哲理。例如他經常講的“樹草精神”,就是屬於此列——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也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也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也許兩年、三年你長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在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一片陰涼,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你,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活著、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這段典型的俞氏“語錄”,用詩一樣的感性的語言包含著禪一樣的哲理。在2005年《南方都市報》的采訪報道中,筆者就讀到了俞敏洪類似的話。2008年年初,拜央視之“贏在中國”所賜,作為評委的俞敏洪才把這段話傳遍天下。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屬於“草根”。命運的牛羊從我們身上踩過,從來就不會為我們的痛而憐憫、而止步。有一些人會這樣嘟噥:“你憑什麽踩我?這不公平!”但反抗的聲音沒有任何人理睬,便隻好在生氣與鬱悶中被**。還有一部分人會認命,認為被踐踏就是草的命運。另外的一部分人,就如同俞敏洪所說的像樹一樣的人,不管處境如何,長大長高的夢想始終在心中。

有形的草與樹很容易分辨,無形的“草”與“樹”又如何分辨呢?

一個有誌向並為誌向舍得持續拚搏的人,永遠不會因為卑微而感覺自己渺小,也不會永遠卑微。

筆者常去一家男士美容院理頭發,盡管要走一段較遠的路程。我之所以願意跑那麽遠,是因為那家美容院有一個手藝非常好的師傅,隻有他才能料理我那越來越稀少的頭發。我之所以去這家美容院是因為有朋友的極力推薦,我的朋友也是緣於他的朋友推薦。而每次我去時都是客滿的情況,這可以看出那位師傅手藝的確受到顧客的信賴。

去過幾次後,和老板熟了,有一次客人較少,我便和他聊了起來。

他說他高中畢業就離開家鄉到廣州某發廊當小工,對理發這個工作他並沒有特別的喜歡,也不知除了理發還有什麽工作可做,於是就迷迷糊糊地混了幾年。眼看也二十好幾了,有了“前途”的壓力,於是他開始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成為男士理發界的佼佼者!他的學習態度因此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實地學習之外,他還不斷收集、參考相關的書籍,甚至路上行人的發型他都會仔細研究,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

不到一年,他由助手升任師傅,並且很快就闖出名氣,幾乎每個客人都指名要求他剪、燙、吹。後來,他向親朋好友借了錢,開了這家男士美容院。

他的故事平淡無奇,但我卻聽得感動極了,這樣的草根,不就是俞敏洪所說的成了“樹”嗎?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當一個人身處社會或身邊圈子的底層時,失落與鬱悶是難免的。俞敏洪的話很感性,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你身處底層,在遭受無視甚至蔑視時,最佳的應對方式便是心懷高遠之誌並暗暗努力。其他什麽諸如抱怨、詛咒、悲傷之類的,沒有半點實際意義,更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命運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