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的容貌定律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初次見麵的他人印象的好壞,容易受到對方容貌美醜的影響。這並不是一種罕見的“症狀”,許多心理學家已經通過大量的心理實驗證明了人類這一心理特征的存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對容貌俊美的人更易產生好感,認為他們更可靠,更聰明,更容易對其產生信任。但是,古語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我們若總是以貌取人,固然有時可以交到養眼而又貼心的朋友,但更多時候,會犯下令人惋惜的錯誤。

“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原來孔子也犯過以貌取人的錯,這是怎麽回事呢?事情大致是這樣的:傳說中,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在這些弟子當中,有個叫宰予的人口才十分好,能言善辯。在最初之時,孔子因為宰予的口才而十分看重他,但後來,宰予便漸漸露出了他本來的麵目。他又懶又沒有德行,毫無仁愛之心。他白天也不去讀書聽講,而是躺在**睡覺,氣得孔子直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作澹台滅明,字子羽。他是魯國人,比孔子小39歲。澹台滅明長得非常醜陋,體態也令人難以入目,他想要跟隨孔子學習、侍奉,但孔子根據他的相貌,斷定他資質愚鈍、難成大器。子羽從師學習後,致力於修身實踐,他不走邪路,處事光明正大;如果沒有公事,決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來,當子羽遊曆到長江時,跟隨他的弟子已經有了三百餘人,他也有了很高的聲譽,名字被大江南北的人傳頌著。聽說了這件事後,孔子不由得感歎道:“我隻根據言辭能力來判斷人的品質能力,結果判斷錯了宰予這個人;我隻根據相貌體態來判斷人的品質能力,結果又判斷錯了子羽這個人。”

連聖賢孔夫子都會犯下以貌取人的錯誤,更何況我們呢!雖然我們口中常念叨著“人不可貌相”,心中也深知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依舊會在第一時間被那些“花樣美顏”

給“俘虜”,在第一眼看到那些俊男美女時,便從心底給他們亮出高分,忘了以更客觀的角度去判斷對方的內在素養。

“以貌取人”這一心理特征,有著一定的普遍性。雖然我們深知它會時常影響我們的判斷,也經常告誡自己要小心那些“繡花枕頭”"美女蛇蠍",但不經意間,我們還是會乖乖地被它牽著鼻子走,忘卻初衷。不可否認的是,初次見麵以及短期交往的雙方,彼此的印象中外貌占了相當的比例。然而,天生的容貌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又該怎麽做,才能在不受外貌影響的同時,又給人留下好印象呢?

1.會見他人之前,先收拾好自己

有個成語叫作“五十步笑百步”,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自己不修邊幅、舉止粗俗,卻還嫌棄別人相貌醜陋、言行不堪,這種做法無疑是不可取的。相貌是天生的,難以改變,可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一些缺憾,如一套合適的衣服,一個合適的發型,一種合適的妝容,一份得體的談吐,都能為我們起到一定的修飾作用,讓我們少一些不足,多一些美好。而對自己儀表的正確重視,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2.保持微笑,為下次見麵留有餘地

我們說以貌取人不可取,一方麵是因為這種做法可能讓我們錯將一些人過分地理想化,而付出不必要的心血,甚至因此吃虧上當,當今社會一些人靠著臉蛋騙財騙色的例子比比皆是;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種做法可能讓我們失去一些可貴的良師益友,誰又知道那些平淡無奇的外表下,沒有藏著一顆玲瓏的心呢?因此,不管初次見麵或是短期交往的對象的相貌如何,我們都要做到和藹可親,以溫暖的微笑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也讓自己有進一步觀察對方的機會。

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我們在初次見麵或是短期的交往中,對於對方很大一部分印象確實來自他的外貌舉止,但從長遠來看,一旦雙方繼續交往下去,那麽內在的吸引力將力壓相貌帶給我們的衝擊。有相關實驗表明,隨著交往的加深,我們對於他人的印象,將越來越受到其內在素養的影響,而不再取決於其容貌。這個時候,我們也就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對方真實的內心,以及他們的個性品質。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擇其善者而友之,知其惡者而遠之。

總的來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經曆和閱人經驗,“以貌取人”的做法,有著其存在的必然性,也有其必須要注意的地方。俊美的外表固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感受,讓我們有“一見傾心”的感覺,但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做到以心取人,以信取人。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付出耐心,不斷努力。